一、市场供给影响因素及供给规律

经济含义上的“供给”,指的是卖者或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按照定义,则果生产者对一种商品虽然有提供出售的愿望,但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就不能算作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商品价格是决定该商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就会设法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价格下降时,就会减少供给量。微观经济学把商品供给量与商品价格的这种正向关系称为供给规律。供给规律可以通过供给曲线得到形象说明(参见图 3—1)。

除了商品自身的价格外,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还包括:

  1. 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投人物价格。投人物价格上涨和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都会导致商品供给量减少。例如在养鸡场中,生产工人的工资提高了, 或者用孵卵器孵化小鸡所用电量增加了,或为使母鸡多下蛋采用了播送音乐的方法等等,从而使生产鸡蛋的成本增加了。而在鸡蛋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就会使鸡蛋供给量减少。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前面讲过,生产者生产一种产品不仅要考虑生产的实际成本开支(会计成本),而且要考虑机会成本或机会损失。例如,在农场中,同样的资源,既可以生产鸡肉和鸡蛋,又可以生产猪肉、牛肉和羊肉。生产哪种产品和生产多少产品呢?这就要考虑这些替代品的相互比价关系和利益大小。如果猪肉的价格相对地高了,猪肉生产的盈利就增加,这意味着生产鸡肉和鸡蛋的机会成本上升,原来用于生产鸡肉和鸡蛋的资源就会部分或全部地转移到猪肉的生产上来,这样鸡肉和鸡蛋供给量相应减少。

  3. 对末来相对价格变化的预用。如果预计未来鸡蛋价格会上升,就会多生产,供应数量就会多一些。预计未来鸡蛋价格要下降,就会少生产,市场供应量会少一些。

  4. 引技术进步、管理改善或制度创新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投入同样多的资源,鸡下的蛋更多了, 即生产率提高,那么在同一价格水平下鸡蛋供给量就会增多。此外,诸如竞争状况、环境条件和政府政策的改变等都会影响到商品供给量变化。我们把所有除商品自身价格外的一切影响供给的因素统称为供给条件。

经过以上分析,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可以区务为两大类:商品自身的价格和供给条件。供给规律讨论的就是:在供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自身价格变化会引起供给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至于供给条件发生变化,它会引起供给规律也随之发生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发生位移),我们将这种变动称为供给变动。为说明这两类因素变动的不同影响作用,我们举例如下:

假定在鸡蛋市场上,当价格为每公斤 4 元时,鸡蛋的供给量为 25 单位;

当价格上升到每公斤 5 元时,鸡蛋的供给量为 52 单位;价格为 6 元时,供给

量为 193 单位;价格高达 7 元时,供给量增加到 420 单位,如表 3—1 中第二行所示。鸡蛋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因此,依据这些数据绘制成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向右上移动的曲线(如图 3—1 中实线所示)。这说明, 商品自身价格同供给数量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变化关系,价格(“自变量”, 图中以纵轴表示)提升,供给数量(“因变量”,图中以横轴表示)相应增

加,反之,价格下跌,供给数量就减少。这种“价升量增、价跌量减”供给规律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如前所述,商品生产存在一个成本递增规律。当生产达到经济规模之后,继续增加生产,商品的单位成本可能越来越高。随着鸡蛋生产成本的逐渐升高,当最后一批鸡蛋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就不应再增加生产了,否则就会影响生产者获得最大化利润。这时候, 有什么东西能刺激生产者继续增加生产呢?如果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只有提高商品的价格水平。随着售价升高,原来最理想的生产数量规模界限就会被打破,从而才有可能增加供给量。

表 3-1 鸡蛋市场供给与需求

鸡蛋价格水平

4

4.5

5

5.5

6

6.5

7

鸡蛋供给量

25

37

52

110

193

230

420

鸡蛋需求量

350

270

220

110

83

76

45

供不应求

供求平衡

供过于求

与商品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表现为同一供给曲线上的“滑移”变动不同, 供给条件的变化通常引起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如图 3—1 中虚线所示,

在鸡蛋售价每公斤 5 元情况下,鸡蛋供给量原来是 52 单位。现在由于鸡蛋生产取得了新的技术突破,使单位成本降低了,这样在同一价格水平下,鸡蛋供给量就会增多,比如增加到 94 单位,从而产生了一条新的供给曲线。这种供给曲线“位移”的情形也同样可用来说明其他供给条件的变动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它反映出,为确保一定的市场供给量,除了提高商品价格外,还可以设法在各种供给条件方面予以改进。中国近 30 年来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变动,非常明显地显示了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