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3 市场供求平衡图

市场均衡点的存在意味着市场中的所有变动,无论是供给方面的还是需求方面的,也元论是价格方面的还是数量方面的,都会向着这点集中。市场均衡是一种具有一定持久性的状态。均衡状态可用来解释为什么实际价格总是有一种被拉向均衡价格,实际数量(或表现为供过于求或表现为供不应求) 总有一种被调向均衡数量的这样一个趋势或规律,即市场供求平衡规律。

我们假定(参见前述表 3—1)当鸡蛋价格为每千克 6.5 元时,供给数量为 230 单位,需求数量为 76 单位,这就形成了 154 单位的过剩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养鸡场会有一部分鸡蛋卖不出去,为了减少库存积压,养鸡场就会削价销售。这样,每千克 6.5 元的鸡蛋价格就不能持久,所以它不是一个均

衡价格。假定为实现 230 单位的销售,需要将鸡蛋价格下降到接近 5 元(准

确的数字比如 4.9 元)。受价格跌落的影响,鸡蛋供给数量就会逐渐调低到

52 单位左右(准确的数字可能略小些)。这时,在 5 元价格水平下对鸡蛋的

需求为 220 单位,因此出现了约 170 单位的过剩需求或供给短缺。在这种供不应求(市场短缺)情况下,价格会趋于涨高,于是引起供给增多而需求相应减少。像这种价格与数量的周期性调整继续下去,结果便会使市场实际的价格和数量愈来愈接近均衡水平,最后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获得均衡价格(5.5 元/千克)和均衡数量(110 单位)。这个过程说明,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上,实际能长久保持的价格和数量只能是平衡点的价格和数量。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决定过程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1. 供求决定价格,这是市场机制对价格的调节作用。也即通过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市场力量能够消除由于价格偏离均衡所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剩余”和供不应求的“短缺”,使得商品价格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当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出现商品供过于求,它说明商品原来的价格水平过高,从而市场力量会促使价格自动下跌; 另一种是当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出现商品供不应求,它说明商品原来的价格水平过低,从而市场力量会促使价格自动上升。

  2. 价格反作用于供求,这是市场机制对供求的调节作用。商品价格上

升时,根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就必然会使市场供给增加,需求受到抑制, 从而使供求趋于相等;反之,商品价格下跌时,亦根据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 就必然会抑制供给、刺激需求,这样使供求重新平衡。

上述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促进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举例来说,甲地的猪肉价格比乙地高,在交通畅通的情况下,乙地的猪肉就会流入甲地,按甲地的价格出售。这样,甲地的猪肉供给数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相应地,乙地的猪肉供给数量减少,价格便会上升。结果,甲地和乙地的供求不平衡矛盾都将趋于缓和,价格趋于平均化。

又例如,同一职工的工资水平 A 单位比 B 单位高,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愿意进入 A 单位工作,当 B 单位感到招人很困难(供给紧张)时,就会提高工资,结果 A、B 两单位的工资水平趋于平均化。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劳动力的流动和数量变化是由工资这种特殊的价格形式调节的。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供求不平衡会引起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又调节着供求关系。因此,价格与供求数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然,在竞争性市场中,由供求不平衡到供求平衡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试错过程,需要通过无数次的调整,才会最终使实际价格聚合于均衡价格,并使供给数量相等于需求数量。

市场均衡点一旦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就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持久的状态。不过,现实中由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状况总是使前面我们述及的导致供给变动或者需求变动的各种条件因素发生改变,这样在供给曲线或者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等变化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点就不可能长久固定不变。市场供求平衡规律研究的就是,供给变动、需求变动或者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动,将会对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研究实际上是把供给量或需求量作为“自变量”来对待,由此考察某一特定条件下如何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也即这些“因变量”将如何随“自变量” 而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微观经济学中的“座标图”是将数量作为“横轴”,而将价格放在“纵轴”来处理)。对均衡价格的研究实力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此我们这里仅作些相关基本知识的介绍。我们要求读者了解和把握的一点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总是在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中使现实可能存在但不持久的非均衡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并使一种均衡价格过渡到另一种均衡价格。而了解需求和供给二者如何共同决定市场价格(指均衡价格),需要首先明白需求量和供给量随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的规律(即需求和供给曲线,或者称为需求和供给规律);至于解释均衡价格为什么变动,则需要分析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变化的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动(分别统称为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