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5─2 管理职能关系示意图

所谓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美国有位著名管理学家这样说过:“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即使外部条件和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情况下,尤其是这样⋯⋯。”在传统管理中,组织环境变化较为缓慢,问题多是例行、重复的,创新性并不显得突出。现代管理面临的是动

荡的环境和崭新的问题,创新是保持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此,从本世纪下半叶开始,创新和决策职能一起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格外的重视。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决策者,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可被看作是创新者,或者说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

创新不仅是作业领域上的产品,技术(工艺)和市场的创新,也贯穿于现代管理的一切职能和一切活动之中。比如,我国曾经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西方国家提出的滚动计划法和弹性预算法,都是计划创新;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实行的事业部制结构,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职务轮换法,属于组织创新;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法,属于领导创新;而在甘特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路线法或网络计划法,则是计划和控制工作中的创新。

组织的管理者,无论从事广泛意义上的决策和创新活动,还是开展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各项基本职能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协调。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织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整体目标得到顺利实现。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实现的根本要旨。管理者的任务,说到底就是协调组织的各个部分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协调包括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协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以及组织的现时需要与未来需要之间的协调。其中,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指的是组织能否适应,利用和引导外部的客观环境。适应既要求组织对自己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目标进行正确的选择,也要求组织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随机制宜、权变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组织对环境的利用要求管理者应善于发现和及时捕捉客观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机遇,避开不利的威胁, 求得生存和发展。对环境的引导则要求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客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对于外部环境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对之施加影响和控制,使之支持和便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总之,组织与外部的客观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环境可以影响组织,组织也可以影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