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1 经济活动的过程

我们先从消费者的购买开始分析。拥有一定货币收入的消费者(不管其收入是从哪里得来的)来到一个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市场。由于收入有限,消费者选购了这一商品,选购其他商品的可能性就减少。某些商品适合消费者的需要,受到顾客的欢迎,它们得到的“青睐”就越多,从而越能给生产者带来较高的利润。而那些不受消费者的欢迎,顾客“看不上”的产品, 其生产的数量势必逐渐减少甚至停止生产。因此,市场上需方与供方的相互作用,就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和主产多少。

再看第二个问题,即如何生产。假定有 10 万米优质棉布投放市场,消费者可以任意选购。企业的技术人员能想出许多不同的方案来生产这些数量的优质棉布,如用手工织布还是用机织方法,用高档原料还是用普通原料等等。究竟采用哪种生产方案,取决于具体情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由于许许多多企业都能生产相同的产品,所以只有成本最低的生产者才能生存下来。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成本价格和产品特色共同成为企业考虑“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问题所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第三个问题是为谁生产,即由谁来享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里,经济学关心的并不是谁有权得到这些商品,而是谁买得起这些商品,这取决于市场上各种群体和个人的收人水平。劳动者和其他资源拥有者是通过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投入而取得相应的回报,回报的高低与投入资源受欢迎的程度和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状况都有关系。也就是说,在生产要索市场上同样存在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和价格的决定与均衡。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上述从社会角度考察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也就是企业使命确定中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满足谁的需要(顾客群)?用什么来满足需要(产品或服务类别)?怎么满足需要(竞争战略)?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侧重,也就形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如图 1—2 所示, 在生产经营的第一阶段,企业通常考虑“自己擅长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 既不注意顾客的需要,也不注意竞争者的存在,我们可以说它采取的是一种生产者导向;在第二阶段,企业开始注意针对顾客的需要进行生产,考虑“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是一种顾客导向;在第三阶段,企业密切注意竞争对手的存在与动向,采取“领先对手生产什么,我也生产什么” 的行动方针,这是一种竞争者导向;而在现代企业经营阶段,企业必须既注意顾客也注意竞争者,做到顾客导向与竞争者导向兼顾、平衡,这才是真正意义下的市场导向。

综合考虑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企业应该着眼于如何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和更有效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根据企业用以满足顾客需要所提供的“商品”(产品和服务)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从事商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通称为工商企业)区分为三大产业领域:第一产业企业,主要利用自然资源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企业,主要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活动,包括重工和轻工、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企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前者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后者则为生产和生活的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部门(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及为社会公众需要的服务部门(包括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军队和警察)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二产业为基础,并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服务。

不论企业处于何类产业之中,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实现都包括供应, 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也就是,企业必须在生产要索市场上筹措(或采购、供应)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投入,然后经过生产环节将这些投入转换为产出, 同时在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将产出卖出,以获得预期的收入。由产出换得的收入与取得投入要素所付出的支出相抵后,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综合表现,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