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交叉弹性

如前所述,相关商品价格也是影响和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因素。为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微观经济学使用了需求交叉弹性概念。所谓需求交叉弹性,就是甲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乙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依此,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和非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说明乙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会

引起甲商品需求量发生变化,因此这两种商品为非相关(无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称为相关商品。具体地,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说明甲商品需求量会随着乙商品价格的升降而增减, 即呈同方向变化,因此两商品为相互替代的商品,换言之,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反之,亦然。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说明甲商品需求量会随着乙商品价格的提升而减少,或者随着乙商品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即呈反方向变化(此类同于需求规律),因此两商品是相互补充的商品,简称互补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有许多物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比如,吃的方面,猪肉和羊肉,牛肉甚至和粮食可以互相替代。穿的方面,棉布服装和化纤服装。毛料服装可以互相替代。用的方面,轿车和摩托车、自行车, 以及液化气和电可以互相替代。由于物品的可替代性质,甲物品的需求数量就受到乙物品价格的影响。举例来说,粮食价格上涨时,即使猪肉价格不下降,猪肉的需求数量也会比粮食价格不变及下跌时更多一些,因为在营养和健康的意义上两种消费品可以相互替代,居民更愿意多吃肉,少吃粮食,以相对减少因粮价上涨造成的损失(这点可以补充说明我们前面所说的,当替代品如鸭蛋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时,被替代品如鸡蛋的需求曲线会向右或向左移动,这就是被替代品的需求数量相应增加或减少的缘故)。基于这种变动关系,企业在定价时务必注意使所出产的亘替商品保持恰当的比价。否则, 两商品的需求量(也即企业销售量)此增彼减,就无法起到价格策略应有的作用。

至于互相补充的商品,比如照相机和胶卷,钢笔和墨水,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装罐生产线和浓缩液之间,对它们的定价则应注意使互补品的价格高低分明,错落有致,这样可以一种商品的薄利多销带动另一商品的旺销、多销。尤其当企业产品种类多且关联度高时,定价更要注意交叉弹性的影响, 区别对待。西方不少企业在与海外客户做生意时,先廉价销售成品,再对维修用零配件的供应索取高价,或者低价提供食品装罐生产线而高价供应配套的浓缩液,所依据的就是互补品的定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