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这是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自然状态)不同分类的。

  1. 确定型决策。指各个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的决策。例如,某企业决定向国外银行借贷一笔长期资金,利息自然越低越好。假定现有五家银行愿意提供此种款项,其利率分别为 8%,7.5%、7%。6.9%。6.5%。这是一个简单的确定型决策的例子,它具有五个备选方案,从中选取利息最低的方案非常容易,即这家企业应该向利率为 6.5%的那家银行贷款。不过,并非所有的确定型决策都能凭经验和直觉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例如,” 货郎担”问题就是这样的。有一个“贷郎担”要到 10 个村庄去巡回售货,那么选取哪条线路会使所走路程最短?这里有 3628800(即 101)条路线可供选择。要从三百多万个方案中选取一个最优方案是不太容易的事,但运用线性规划法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该类问题。另外,运用高等数学中极值原理的经济批量法,以及本书第一部分中介绍的边际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都可以用来解决确定性决策问题。

现实中经常要碰到所处理问题的未来情况不很清楚的决策,如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都不知道,或只知其后果而不能预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对这类问题的决策统称为非确定型决策。它又可进一步区分为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对抗型决策三种。

  1. 风险型决策。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由于未来的自然状态是不能预先肯定的,而每种状态下各方案的利弊结果各不一样,因此不管选取哪个决策方案都是有风险的。例如,在天气晴雨不定的情况下出门是否带伞问题的决策, 其每个备选的决策方案(带伞或不带伞)都面临两种自然状态(下雨或不下雨)。由于状态的非确定特性,所以不论采取何种决策行动都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遮雨防病或徒增麻烦)。这种与自然状态相关的决策后果的无把握性是非确定型决策的主要特征之一。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决策所以成为非确定型决策中的风险型决策,就在于未来的状态概率是可以客观估计出来的(如能知道未来某天下雨的概率是多少),这样,对这种状态随机出现的决策问题就可采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决策。因此,风险型决策又称为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其决策的依据,就是期望值最优(指预期平均收益最大或预期平均成本最小)而离差最小(即风险度最低)①。

举例来说,某公司为投产某种新产品拟定两个方案:一是建设大型工厂, 另一是建设小型工厂,两者的使用期都是 10 年。建大厂需要投资 300 万元,

建小厂需要投资 130 万元。这种新产品未来的销路有好坏两种情况,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0.7 和 0.3。两个方案每年损益值预测结果如下表:

① 根据统计中的大数定律,当经营次数趋于无限时,平均损益以损益的期望值为标准表现形式。期望值就是方案各不可控状态的概率与其出现时所带来的损益的乘积的总和,而标准差就是各状态损益值相对于期望值的离差程度。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就代表经营的风险度。

表 6-1 两个建厂的损益值预测

损益结果

自然状态

建大厂

建小厂

销路好(概率为 0.7 )

销路差(概率为 0.3 )

100 万

-20 万

40 万

30 万

对这个投产决策问题,可以按期望值统计分析方法(或称决策权法)进行如下计算:

建大厂方案

(1) 下的预期平=[0.7 × l00+0.3×(−20)]×10 − 300

均损益值

=340万元

建小厂方

(2)案下的预期=[0.7×40+0.3×30]×l0-130 平均损益值

=240 万元

以上两方案比较,可以看出建大厂更为有利。

有时,采用决策树计算出期望值(预期平均损益)后,会发现各方案的预期平均损益相等,这种情况下很可能需要进一步比较各自的离差(即风险度)大小。例如,有两个所需代价相同的投资方案,第一方案若成功可获利500 万元,而失败则损失 50 万元;第二方案若成功可获利 800 万元,若失败则损失 240 万元。第一方案实施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分别力 60%和 40%;第二方案实施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各为 50%。那么,可以计算求得这两个方案的预期平均损益值均为 280 万元,仅根据期望值标准无法判明方案的优劣。这时,可进一步计算离差:

  1. 第一方案的损益标准差

= (500-280) 2 ×0.6 + (-50-280) 2 ×0.4=269.4

  1. 第二方案的损益标准差

=(800-280) 2 ×0.5 + (-240-280) 2 ×0.5=520.0

由于两个方案的期望值相等,而第二方案的标准差明显大于第一方案, 这说明第二方案取得预期平均损益的可能性较小,风险程度高于第一方案。因此,同时考虑期望益值和风险度两项指标,第一方案应为首选决策方案。

  1. 不确定型决策。与不仅知道未来有多少种后果且还知道各种后果出现的概率的风险型决策相比,不确定型决策所面临的非(不)确定性更大。具体又有两种不确定情况:一是完全知道决策方案执行后会产生多少种后果,但不知道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另一是连方案执行后会产生多少种后果也不完全知道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第二种情况下的不确定型决策可以说毫无把握可言,只能凭靠决策者的学识、智慧、胆略甚至运气。至于第一种情况下的决策,其不确定性较第二种情况低些,但也远较风险型决策大。处理这类决策问题的办法,一是做模糊判断,如哪个方案可能性大,哪个次之,哪个最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实际上面临着司马懿迸

城攻打和不迸城退去两种后果。诸葛亮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有很大可能性不会进城,所以大胆地使用了空城计方案。对待不确定性决策的另一种处理办法是,通过一些科学方法来补充信息,变不确定性问题为风险型问题来处理。在这里,实现转变的关键是,设法正确地估计出主观概率,然后据此求得各方案的期望值。

  1. 对策型决策。当决策问题的一方为具有理智的人(而不是客观上中立的自然状态)时,这种决策称为对策型决策,亦称对抗型或竞争型决策。如下棋、打扑克、体育竞赛,以及我们前面在第一部分中介绍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的竞争,都是对抗型决策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手也在与自己一样运用智谋寻找时策,因而面临的非(不)确定性就更大,必须使用运筹学中的对策论来作出决策。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孙膑教齐将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一例对策型决策。孙膑从魏国逃回齐国后,做了大将田忌的幕僚。当时齐王与诸公子和大臣经常以赛马和大肆赌博为乐,其赛马方法有点像今天以三局定输赢的排球赛,双方各出三驷(即三辆马拉的车子),两两相赛,

    以得分多者为胜。孙膑看到田忌虽败,但各驷之间胜负相差不远。于是就对田忌说:“您多下赌注,我能使您获胜。”到比赛时,孙膑教田忌用自己的下驷(最差的一辆)对齐上的上驷(最好的一辆),以自己的上驷对齐王的中驷,以自己的中驷对齐王的下驷,于是以 2:1 赢得齐王千金。这是在双方势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采取以自己的两强敌对方的两弱,然后以自己的一弱敌对方一强,从而稳操胜券的对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