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在本节表 19-5 的现金预算表中,目标现金余额为 200 万元。企业持有这部分现金,就可以满足正常经营期间对现金的需要。这就像企业持有存货一样,都是为了生产和交易上的需要,都有一个最佳持有量,按此数量确定的
目标现金余额,企业持有现金的资本成本最小。因此计算经济进货批量
(economic order quantity)的模型也可用来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我们称之为存货模型或鲍曼模型。
鲍曼模型假设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是稳定的,则企业每日(或每周、每月)所需的现金数量是一定的。例如,某公司起始现金持有量 C= 40 万元,每周现金流出超过现金流入 10 万元,那么在第 4 周末,现金持有量 C=0 这时公司必须出售有价证券或贷款补充现金,使持有量恢复至原有 C
=40 万元的水平,再开始下一循环,如图 19-4 所示。
图 19-4 目标现金余额的存货模型
如果现金持有量加大至 C=80 万元,则此现金可供给 8 周,公司就可减少出售证券的次数,从而减小证券交易成本。但是由于现金是非收益性资产, 现金持有量越大,持有的机会成本也越大。因此公司要确定一个最佳现金持有量。
与存货模型类似,公司现金的持有成本可表达为:
C
持有成本:= 2 ·r
(19.12)
式中 C——现金余额初值,即为每次出售证券或贷款筹集的现金;
C ——平均现金持有量;
2
r——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等于证券变现后所放弃的证券收益率或贷款的资本成本。
为筹集所需的现金余额,将证券变现所需的交易成本表达为:
T
交易成本= C ·b (19.13)
式中 T——一定时期所需现金总额; b——每次变现的交易成本。
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持有成本十交易成本,
故 总成本TC = C ·r + T ·b
(19.14)
2 C
对式(19.14)中的 C 求导数:
d(TC)
dC
r T
= 2 − ( C2 )·b
令 d(TC) = 0 ,求最佳现金持有量 C*
dC
C* =
(19.15)
上式即为确定目标现金余额的存货模型。例如,某公司预期一个月内现金支付总额为 60 万元,且在月内均匀支付。公司所持有价证券的年平均收益率为 12%,每次证券的变现成本为 100 元。则其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C* = = 109544.5(元)
按上述最佳现金持有量,公司每月将有价证券出售变为现金的次数为:
600000
109544.4
= 5.48 (次),大约每 5 天半就要出售一次证券。
由于存货模型首先假定公司的现金支出是均匀分布的,这和实际企业的现金支出情况不完全相符。若企业在某段时期现金支出加快,则在预定的支出期限内会出现现金短缺,如图 19-4 中虚线所示。为此,企业的现金应有一定的安全余额,以应付现金短缺的情况发生。现代公司证券出售的速度很快, 利用电话在几小时内就能完成一笔交易。当现金支出过多过快,现金流入不足时,企业可迅速通过证券变现获得现金,这样现金的安全余额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