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结构

陈德满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结构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指系统的总体功能, 即后勤指挥系统对作战系统、保障系统等的作用能力。

影响系统总体功能的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构成系统的要素和系统的外部环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功能的相应变化。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同样受到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和组合。

一般认为,组成后勤指挥系统的基本要素有三:后勤指挥机关、指挥对象和指挥手段。这三个要素及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形成系统的内部条件,也是基本条件。而外部环境则是系统发挥功能的场所,也是系统存在的前提。因此,衡量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的优劣程度,必须对它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搞清它们与系统效能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弄清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影响或制约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的因素,科学地界定系统的效能结构。

在后勤指挥系统的三个要素中,指挥机关与指挥对象实际上就是指挥者与被指挥者的关系。它们的地位是相对的,任何一级指挥对象都兼有指挥者和被指挥者的双重特性。因为系统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就某一层次的指挥对象而言,它既是上级指挥机关的指挥对象,同时又是下级指挥对象的指挥机关。这种相对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内在联系就形成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各级指挥层次之间的联络关系,形成了后勤指挥方式;各级指挥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传输方式,形成了指挥手段。这也是系统结构的实际内容和表现形式。

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要素和结构是形成系统功能的基础,增强各要素自身的功能和优化系统的结构,对于提高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系统功能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使系统的功能相去甚远,因此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必须努力适应环境,这是提高其效能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影响和制约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提高效能的各种因素,它们都是通过对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环境发生作用,实现对系统的效能产生各种影响。这就决定了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效能结构的范围和内容,即系统要素效能、系统结构效能和系统环境效能三大组成部分。

1、系统要素效能。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后勤指挥员是后勤指挥机关的最高首长,他集领导、决策、指挥、管理、和组织、计划等职责于一身, 对于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勤指挥机关是后勤指挥员决策指挥的参谋机构和组织实施的职能机关,对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后勤指挥手段,是保障指挥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程度直接影响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的水准,其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系统要素的效能结构应该包括后勤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指挥机关的综合效率和指挥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战役后勤指挥员的指挥水平。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的要求来看,后勤指挥员应具备较高程度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后勤指挥才能。这种指挥才能的高低直接地影响着后勤指挥的效能,其主要反映在他们履行职责的能力及其效果上,即判断情况的准确性、决心意图的正确性和情况处置的合理性等。

第二,战役后勤指挥机关综合效率。战役后勤指挥机关是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即是战役后勤指挥员的参谋机构,又是战役首长实施战役后勤指挥的参谋机构。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要求。其高效的内容包括:后勤信息支持的综合效率、决策支持的综合效率、决心转化的综合效率、文电拟发的综合效率, 组织计划的综合效率和控制协调的综合效率等。

第三、战役后勤指挥手段自动化程度。为了实现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 达到及时、准确、迅速的要求,必须广泛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后勤自动化指挥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自动化指挥的程度。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自动化程度、决策过程自动化程度、指挥控制自动化程度、情报通信自动化程度、系统性能适用化程度和人机结合简单化程度等。

2、系统结构效能。根据系统整体有序性原理,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可以产生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系统功能。对于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系统结构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后勤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合理性、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两个方面。

其一,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实现后勤指挥系统高效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功能放大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后勤系统追求的目标。它包括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责权区分的合理性、人员比例的合理性等。

其二,战役后勤指挥方式的灵活性。指挥方式的灵活性主要反应后勤指挥系统在其指挥活动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指挥对象和指挥内容采取合理的指挥方式,以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它主要表现在集中与分散的灵活性、指挥与指导的灵活性和协调与协商的灵活性等方面。

3、系统环境效能。建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对其外部环境产生作用、发挥功能。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就是要实现对保障系统、作战系统、高技术武器系统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保障有力”的目的。然而这些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着的,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这种环境的变化之快、影响之大,是很难预料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发挥效能的稳定性。所以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衡量系统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系统环境效能的主要内容。

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对其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系统与环境的调控性、系统与环境的动态稳定性、系统与环境的发展同步性、系统对环境作用的连续性和系统与环境的一体化拓展性。

1、战役方向后勤联合指挥所

根据战役规模和战役样式的不同特点,当出现两个以上作战方向时,应在主要方向上开设后勤联合指挥所。它应是战略层次战役后勤指挥部的派出机构,任务是协调某一方向上的后勤指挥和后勤保障。一般情况下,它不是一级后勤保障环节,也不应算是一级稳定的后勤指挥机构,仅是为了协助战略性战役后勤的指挥而设立的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当然,它的作用和地位不可低估,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条件下,大规模的线型战役样式是不大会出现的,而集中在某些地区、某几个方向的作战将会成为主要的战役样式, 它们的得失将对战役全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对主要方向后勤联合指挥所的建设和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它的编成应充分体现其协调的职能要求,应从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派出部分人员并视情指派该作战方向有关人员组成,担负该方向的后勤指挥任务。特殊情况下,对于远离战区的作用地位突出的作战方向或地区,也可设立一级后勤保障环节,其实力由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划定,使其具备一定的保障能力,以保障部队机动作战的需要。

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战役军团是指陆军合成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海军战役编队等。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中,它们是战役机动作战的主要力量。其后勤应是建制实体,即既是一级指挥层次,又是一个保障环节。它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是一级承上启下、不可逾越的机构。既是合成部队后勤的主体,又是联合后勤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作战要求,对于担负不同任务的战役军团,其后勤的实力、编成应有所区别, 战役后勤部门应从宏观上注意把握重点、兼顾一般,力求科学、合理地计划和使用后勤力量。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的编成,应由本军团副指挥员负责, 后勤指挥员和地方有关部门人员参加,担负本级后勤指挥任务,组织各项后

勤保障和一定范围的后勤防卫。2、战役后勤指挥方式

后勤指挥方式实际上是系统的结构问题,即各级后勤指挥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方式是后勤指挥系统中结构关系的典型代表,它确实是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保障重点的得力手段,在我军以往的战争实践中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战场情况复杂、指挥对象众多、通信易遭破坏、指挥易被中断、快速反应困难等。因此,必须实行集中指挥与委托式的分散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方式,给予各战役军团后勤一定的相对独立的自主指挥权, 确保在上级后勤指挥中断时,能够实行连续不问断的指挥,同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在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的总体决策和统一协调下,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明确对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军事运输、装备修理、后勤防卫等方面的自主指挥权限,明确纵向控制和横向协调的关系,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明确集中与分散相互调节的时机和环节。为各战役军团后勤实施自主指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其灵活性的能动作用,提高后勤指挥的效率。

对于战役主要方向后勤的指挥关系,应实行以集中指挥为主的指挥方式,因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某一方向的关系,它是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的派出机构,任务是协助指挥,同时它也不是一个保障实体,另外战役主要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往往具有较强的联合或合同作战性质,后勤必须与之协调一致,因此实行委托式指挥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在特殊情况下,当战役方向远离战区,其后勤为一实体时,则实行委托式指挥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将会有利于提高效率。

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对于海军、空军等专业性较强的战役军团后勤, 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地位和特点,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应对其实行更大程度的委托式指挥,并采取更有效的协调控制方法,确保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

实行委托式后勤指挥,应当以战役样式和战役任务对各个战役军团的不同要求为依据。必须清楚,集中统一的后勤指挥与委托式的后勤指挥这两种指挥方式,不可笼统地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只有相对于处在一定的战场条件下、担负一定作战任务的某些战役军团的后勤,才有必要探讨它们应采取哪一种指挥方式。究竟是集中,是分散,还是二者的统一,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一种情况,执行某种作战任务的战役力量为单一兵种,当部队联合行动的要求并不强烈时,宜采用以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反之则应以集中为主的指挥方式。例如,当海军战役编队担负海上保交破交作战任务时, 担负封锁海区作战任务时,当空军集团军担负防空作战任务时,担负空中进攻作战任务时,其后勤应该实行较大程度的委托式指挥。但对于象登陆战役中的海上火力支援、濒海地区攻防战中的海上翼侧支援、联合战役中的空中掩护、航空火力支援和纵深火力突击等作战行动,其后勤指挥则仍应以集中统一的方式为主,因为这些作战行动,需要高度的协同配合,后勤指挥应服从于作战指挥集中统一的要求。

第二种情况,对担负非主要作战方向、机动作战部队的后勤指挥,应采取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反之则应采取集中为主的方式。如对隐蔽待机的预备部队后勤、穿插迂回的机动部队后勤、突击上陆的登陆部队后勤、

敌纵深地域的空降部队后勤等,宜采取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否则, 对于主要作战方向的部队或作战活动相对稳定的非机动作战部队,应采取以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第三种情况,对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不同指挥层次和不同的指挥时节实行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在战役后勤系统中,宏观上应相对地采取委托式为主的指挥方式,微观上则应采取相对集中的指挥方式。如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对部分具有一定独立能力或技术性较强的战役军团后勤可采取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而军团以下各级后勤指挥则采取以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另外,在后勤指挥的不同阶段、时节,也可采取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如海军战役军团后勤在进攻战役的准备阶段,应采取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而当进攻发起后,为适应各舰艇编队的机动作战要求,应采取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第四种情况,根据不同的战役样式和后勤的战备程度决定采取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战役样式对后勤指挥的影响较大,它直接影响后勤准备的充分程度。一般来说,对于象登陆(岛)战役、空降战役、阵地进攻战役等进攻性战役,后勤准备比较充分,应采取集中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而像海上保交战役、防空战役、守城战役等防御性战役,则应采取以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

第五种情况,对统供和专供在不同的范围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后勤指挥方式。对于物资供应的统分问题,总体原则上应该以统供以集中指挥为主, 专供以委托式指挥为主。但在某些具体的统分项目上,应采取不同范围和程度集中和委托式的指挥方式。如对于专业性较强、配置比较分散、执行任务的独立性较大的部队,应该采取扩大分供程度和范围的委托式为主的后勤指挥方式,否则应采取缩小分供程度和范围的以集中为主的指挥方式。

第六种情况,当后勤遭敌突然袭击、后勤通信中断、后勤指挥失灵、情况紧急时,应采取委托式指挥方式。这些情况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中,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役夺取战争胜利的主要手段。因此,采取委托式的后勤指挥方式是保证战时实施连续、不间断后勤指挥的主要措施。

3、战役后勤指挥手段

所谓后勤指挥手段,实际上就是后勤指挥系统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它的自动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勤指挥的效率。

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出发,不难理解,信息对于后勤指挥系统来说,既是指挥的形式,又是指挥的内容;既是指挥的条件,又是指挥的目的。它涉及到与后勤指挥系统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决策信息、指挥信息、控制信息、反馈信息等。信息的流向正好反映了后勤指挥活动的过程,即信息由原始状态经加工、处理变成后勤指挥信息而作用于系统外部环境的过程,正好是后勤指挥系统由情况分析、定下决心、拟制计划到下达指令、组织实施和控制协调的过程。因此,信息是连结后勤指挥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作用于外部环境的桥梁和纽带。提高信息的处理、转换、传输和利用效率实际上就是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这正是后勤指挥系统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那么,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该采取怎样的后勤指挥手段,如何提高其信息处理效率呢?笼统地说,就是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

但是究竟自动化到什么程度,在其规模上、软硬件水平上、生存能力上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对此都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应该认为,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建立在平时基础上的,但它又应高于平时的自动化指挥水平。它应是集后勤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即外军所谓的C3I 系统。其中哪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效。因此,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在其战略性战役后勤指挥部中设立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中心,实现五大功能:第一,战役后勤信息资源中心;第二,后勤综合保障能力计算中心;第三,预案、决策智能数据库中心;第四, 实施模拟、测评中心;第五,后勤指挥信息转换中心,同时,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应以自动化指挥中心为核心,在各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中(包括战役方向后勤指挥部)建立与之配套的后勤自动化指挥站,与后勤自动化指挥中心形成可靠的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的安全畅通,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指挥功能。

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有些要素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后勤数据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后勤专家系统等。同时,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又有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它与战役作战指挥系统、军事信息支援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应该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取等功能。为实现这一目的,自动化指挥中心应结合主要的后勤自动化指挥站建立分布式信息数据库系统,确保各种信息支援的时效性。另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还具有自补功能,即当系统中某一节点被损坏时,其它节点与中心随即可以组成一个功能基本相同的新的信息系统。因此,它极大地增强信息支援系统的可靠性。实际上这也是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软件基础。

以上从后勤指挥系统的几个主要方面概略地论述了目标模式的基本构想,可以肯定,这是不够全面的。所提目标模式是针对中等规模以上的局部战争战役的后勤指挥系统而言的,对于较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战役本文未作分析。所提出的观点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关于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模式的问题,下文试图再作点扼要的补充分析。

实现目标模式的策略原则

如前所述,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提高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它同其它任何客观事物一样,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提高或增强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现有条件下,为了实现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适应高技术条件的要求,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和原则去建立或完善后勤指挥系统?目标模式与现实状况之间究竟有多大的距离?其中的平战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和建设后勤指挥系统所回避不了的问题。

1、必须树立系统整体的目标意识和立足现实、逐步发展的思想观念

彼德·F·杜拉克的目标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确定目标和实际目标的过程。而目标又有大小、远近、难易的区别。那么,应该怎样来确定目标呢?事实上确定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当后勤指挥系统目标模式的总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确定实现这个总目标的各级分目

标。也就是说,实现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应该分几步走,先实现什么目标,然后再实现什么目标,最后才能实现总目标,这就是目标的导向作用。

不难理解,目标与现实应该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个距离一定要适中,太大实现不了目标,太小就会显得进展缓慢,这实际上就是确定目标科学性的问题。我军现行后勤指挥系统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高技术的硬件条件严重不足,制约着我们的发展速度。立足现实、逐步发展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建设和发展后勤指挥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任何抛开我军后勤现有条件、盲目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企图发展我军的后勤指挥系统,都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实现目标模式应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特点,以地(战)区后勤的现有条件为基础,有重点、有计划地建立起适应于“四种作战样式”(登陆、空降、城市、山地)、平战结合、快速反应的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这种系统应首先在几个热点地区实行,战役后勤指挥部各主要部位应常设于热点地区,平时任务是结合军事科研,组织训练、演习,积累实践经验,探讨特定作战样式下战役后勤指挥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一部分尚不具备条件的战役军团后勤指挥机构可先建立相应框架结构,着重应明确其指挥关系。战时按预先准备的方案迅速扩充成后勤指挥的实体机构,履行后勤指挥的职责。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针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发展特点,扩大或增强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规模和指挥能力。即扩大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多种作战样式和特点的后勤指挥系统的规模,变部分重要地(战)区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框架式结构为实体结构,增强其快速反应能力。建立起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完整的软件体系,包括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编成制度、指挥关系、指挥程序、指挥内容、协调关系等,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后勤指挥。这种指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就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

不难理解,这种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的特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战役规模、战役样式等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役特点,建立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所谓动态性,就是说这种后勤指挥系统的内部要素,即指挥机关、指挥对象和指挥手段的结构形式是不固定的、可变的,应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要求为依据,所谓相对性,就是说这种高技术战役后勤指挥系统, 包括其目标模式,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系统总体效能都是相对的,不断发展的。所以衡量其效能的优劣应该依据一个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得出的结论将有失偏颇。

2、加速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设

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效能,除了必须具有精干、高效的后勤指挥机构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建设一套战役后勤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却是衡量后勤指挥系统效能优劣的实质性标准。因此,加速发展和建设战役后勤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是我军后勤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我们的现状是严峻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开设了 40 多个指挥中心、10 个探测预警系统和 60 多个通信系统。它们通过安装在卫星、飞机、舰艇和一些地面台站上的通信

设施,快速地传递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情报信息,沟通国家军事信息中心与野战部队、各军兵种以及后勤部队之间的联络,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我军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巨大的,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人员素质,无论硬件质量还软件水平,都存在着某种差距。目前,我军后勤系统中尚无一个能够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战役后勤指挥中心、预警控测系统和通信系统,仍旧没有消除传统的“一部电话指挥千军万马”的痕迹。那么,面对如此现状, 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在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设想,为了实现这个设想,必须树立逐步建设、不断完善的思想, 与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目标模式的总体建设同步发展,并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论证、总体规划、重点发展。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发展计划应该建立在非常严密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用系统的原理对其作全面、深入的分析。

首先,应在现行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建立起能够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要求的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三级主体结构。它应包括以大、中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中心(其功能上文已述及)、以小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战役军团级后勤

(或分部)自动化指挥节点站和以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师团级后勤指挥信息终端。

其次,通信系统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一是在完善现有通信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军内(外)长途电话通信线路,尤其是光纤电缆及其设备,实现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远程通信,沟通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各级的信息联络;二是集中力量逐步建立战役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专用通信系统, 实现战役后勤指挥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地传递,提高后勤信息的保障能力。

第二,加强软件开发,提高自动化系统效能。软件对于自动化指挥系统的作用就象人脑的思维对于人体系统的作用一样重要。我军后勤自动化系统在硬件上的先天不足在短时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必须在对硬件设备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花大力气从软件上寻找突破口,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硬件的不足, 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效能。

一是建立战役后勤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实现对战役后勤系统的各项指挥、专业和其它有关信息的数据共享,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和统计查询等功能,提高后勤信息支持的综合效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基础性工作,如信息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和程序通用化等。因此必须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才能对其进行研制开发。

二是建立战役后勤辅助决策智能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在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支持下,实现对各种情况作出决策支持的功能,并为后勤指挥员选出最佳决策方案。它还包括对原始后勤信息的处理软件、各项保障能力计算软件和对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定量化转换软件等辅助系统。

三是建立战役后勤的实战模拟系统。该系统是在一定的数学模型支持下,对后勤指挥员所作的一系列指挥决策作出结论性的反应。它实际上是对后勤指挥员指挥决策正确性的一种预先评定,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准

确地实施后勤指挥,避免重犯在模拟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从而提高后勤指挥效率。

第三,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人——机”效果。无论多么先进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总是需要由人去正确地操作,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动化系统所具有高效的功能。因此,后勤指挥系统中各级人员驾驭自动化指挥系统的能力和素质对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人——机”关系的问题。提高人员的自动化指挥素质,实际上与建立精干、高效的战役后勤指挥机构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应该是后勤指挥系统的一项长期任务。

3、正视面临的问题,努力改善系统环境

应当看到,发展和建设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是受许多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譬如,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的作战指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勤指挥系统的发展建设。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

当然,影响后勤指挥系统发展建设的因素远不止这些,除去某些客观的因素之外,尚有不少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与提高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力的基调显得很不协调。譬如:在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短期、低效、低智能问题,后勤指挥部门的职能软化问题,指挥体制不顺的问题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结果,这些问题都将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发展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其系统效能,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所以,实现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系统的目标模式,必须努力克服或减少这些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作用。在立足现实、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改善系统的外部环境,缩小平战差距。必须树立系统思想和全局意识,敢于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充分认识到任其泛滥下去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进一步从体制上理顺关系,理顺其与提高后勤指挥效能、强化保障能力不相适应的一切关系。使战役后勤指挥系统朝着精干、高效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从而具备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理想的指挥效能,力求达到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对后勤指挥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