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一)高技术物资和特殊装备器材需求多,有赖于战役后方乃至战略后方强有力的支援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我将集中精锐部队和可能的高技术兵器用于战场,各种作战物资特别是高技术装备物资需求量显著增加。同时,在高寒地区作战,部队对防寒保暖物资及其它特需物资的需求量也很大。由于作战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部队作战和生活所需物资,都将由战区后勤和战略后勤在内地筹措后运至作战地区。因此,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的后勤保障,对战役后方和战略后方的依赖性极大。

(二)后方交通运输长,路少质差,运输保障极为艰难

高寒边境地区距内地遥远,主要靠汽车运输。而高寒地区交通不发达, 路面标准等极低,路况差,多数道路依山傍水,跨谷越岭,常受风雪、冰川、泥石流、雪崩、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限制了运输效能的发挥,加之战时敌人对我后方运输线的封锁破坏,运输保障难度极大。

(三)地形气候特殊,非战斗减员率高,伤病员救治、后送困难

由于受高寒缺氧、湿燥不均和强烈光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进入高寒地区的部队极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即高山反应)。通常情况下经公路运输进入作战地区,高山反应发生率为 64—90%,紧急空运将会更高。高寒地区疫源多,疫情复杂,对部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加之风雪严寒易发生冻伤,光辐射强易患雪盲,气候变化快易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这些因素, 使部队的非战斗减员率比在其它地区作战要高得多。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面对伤员发生时间集中、数量大、分布面广,非战斗减员增多,高原山地道路少、路况差等问题,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将十分困难。

(四)武器装备故障率高,损坏因素复杂,技术保障难度增大

部队在高寒地区作战,武器装备和维修人员都将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高寒缺氧使武器装备性能降低,易出现损坏和故障。恶劣的自然环境还会使保障人员的工作能力下降。正常健康人进入高原严寒地区后需要 7—15 天的适应期,其间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已经获得适应能力的人员,其保障能力也比平原地区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而且海拔越高,人的体力和操作能力下降越明显。加之高技术兵器激烈对抗带来的武器装备在损坏数量、程度方面的新变化,使技术保障任务更加艰巨。

(五)保障空间跨度大,保障力量多元构成,后勤组织指挥复杂

高寒地恒边境反击战役的战场空间广阔,使战役后勤的保障空间跨度显著增大。同时,由于参战部队构成复杂,保障力量单元也显著增多,战役后勤既要指挥建制后勤力量,又要指挥临时抽组和加强的各种后勤力量;既要组织部队后勤内部协调,又要组织与地方支前机构的协调,加上高寒边境地区地形分割,通信联络不畅,横向联系困难,战场情况变化急剧,战役后勤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消耗、人员伤亡和武器装备损坏情况。因此,战役后勤组织指挥将十分复杂、困难。

(六)敌情威胁严重,自然环境恶劣,后勤防卫和防护任务加重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面临的不利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面临敌兵力、火力的直接打击。二是面临分裂主义势力的多种破坏。三是面临自然环境的严重威胁。在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中,战役后勤的生存条件与保障任务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只有加强后勤防卫和防护,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才能完成各项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