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蓄足应急的“势能”

能否应急是衡量战役后勤支援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战争,由于尖端武器装备的不断推出,井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 使局部战争更具备“黑夜中的闪电”的性质,要求后勤在前方作出作战决策、部署兵力、实施战役战斗的同时,同步做出保障决策,同步机动后勤力量, 同步展开后勤部署,同步进行各类专业、技术保障等。这对平时后勤应急建

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战胜国后勤保障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条是具备应急能力。因此,树立应急观念,注重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应急支援保障研究,超前制定应急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聚蓄应急保障势能显得十分重要。这样,紧急情况下,才能一声令下, 拉得出、供得上、救得下。就象势能、动能转换一样,只有把势能蓄足,把弹簧压紧,关键时刻,才能爆发最大的动能。蓄能主要来源于战争准备,从我军现状看应突出“三个适应”。

(一)在战争准备指导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新形势下,要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面临的强敌,在思想上增强忧患意识,不仅要做好和平时期部队后勤保障工作,更要做好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应急保障准备。要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圆满完成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为标准,一方面抓好战备思想建设,把为部队服务,随时执行应急保障任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时进行战备教育,牢记分部基本任务,为执行应急保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抓好战备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制定应急保障方案,建立应急指挥体系,搞好适应训练等,做好随时应付紧急情况的各项准备。比如:在训练上,应把着眼点从过去打一般战争转移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上来,变单一训练为综合训练,变练指挥程序为练谋略,变一种训练模式为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更要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将应急保障急需的内容,列入训练重点,从难从严从应急保障需要出发,需要什么就重点训练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二)在保障体系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建立平战合一的保障体制,是提高后勤分部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应本着平战结合、减少环节的原则,对我军分部现行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一是研究探索由分部直接供应到师的保障方式。建立这种保障模式,即符合我军实行三军联勤的发展方向; 也符合高技术战争特点对后勤保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从我军战争经验总结和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实践证明,这样做,后勤分部能够随时掌握部队的供应实力,了解部队缺什么,需要什么,简化由师——集团军——军区后勤

——分部多个中转环节,即有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也便于平时对部队的供应。因此,调整现行保障体制,是提高后勤分部应急保障能力,适应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特点的客观要求。

二是在当前保障体制没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明确后勤分部战时与作战部队的支援保障关系,协调和加强与作战部队的联系,使分部能较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作战部队的编制、作战任务、作战特点、后勤现状、保障要求等, 共同制定保障预案,并通过协同训练、演习等方法,增强协同意识,提高协作能力,保证一旦作战部队有行动的征候就能迅速作出反应。而不能象目前这样,部队执行演习或重大任务需要分部保障时,分部临时找部队协调,既被动忙乱,也不利于应急保障。

(三)在物资储备上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相适应。当前,我军战场后方经过多年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战场后方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难以完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按照高技术战争后勤保障要求,逐步调整解决。首先,在我国周边可能发生局部战争的热点边境地区的中间安全地带,改建或新建一些永久性与临时性的补给点,使之与在战略腹地配置的基本保障力量相互呼应,互为依托和补充。一

旦战争爆发,便可就近实施支援保障,做到以物资储备部署上的优势求得应急保障的时间。其次,应超前预测战场形势,捕捉战场转换时机,将一定的物资、装备,预先储备在部队可能机动的路线或作战地域附近,积蓄应急支援保障的能量,争取保障的主动权。第三,在目前军队后勤建设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军队与国家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国家重大建设尽可能考虑军事需要,平时民用,战时直接或经过简单改造就可转为军用。比如:机场、码头、港口等,做到军民结合,平战两用。通过建设和调整,力求达到布局合理,物资储备配套,做到战争无论在前沿、纵深爆发,还是在海上、空中进行,都能实施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