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指挥的重点

从战争的整体角度考察战役后勤指挥,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般战争战役后勤指挥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指挥员、指挥机构、指挥体制、指挥装备、指挥方式、指挥手段等,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仍在起作用,不可或

缺。但要求却不能同日而语,所有要素必须具备“高技术特性。当前,我军与强敌相比,在总体实力特别是在物质条件下仍是敌优我劣,高技术含量低的状况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如位立足劣势装备实现“确保打赢”目标,我军革命战争和近期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一再证明:**先谋后故,谋而 后胜,仍是致胜之道。处于低技术劣势一方,若有高敌一簿的谋略,也 能以低技术对付高技术并可战而胜之。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战役 后勤指挥员只要紧紧把握指挥重心,善于用谋,便有希望实现对战役的 “保障有力”,到达胜利的彼岸。**就现实认识水平来看,以下四个方面是必须把握的:

(一)立足“应急”保障,以指挥的高时效赢得保障的高效率

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较强的应急机动作战特性。应急作战的战役后勤保障,关系着战局的先机和主动,影响着整个战争形势的趋向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战役后勤指挥必须在优质战备基础上,突出“应急”主旋律,以快运筹、快决策、快调度,来赢得应急保障的高效率。

**精心运筹,灵活致快。**应急作战的战役后勤指挥,在组织形式上,应“上靠下连”,分别加入战役指挥网、情报网和战略后勤指挥网,构成与战略后勤指挥紧密衔接,与本级合成军指挥浑然一体的应急后勤指挥网络,保证各种应急信息上下畅通。同时,在战区后勤平转战的指挥机构中,专门组织两个班子,分别参与对应急力量投送及其保障的指挥,对应急作战保障和支前力量动员的指挥。两个班子以组织军事交通运输为中心,密切协同,平行作业。在力量筹划上,优先保障应急作战的急迫需求,紧急调运和补充应急作战物资,同时,动用或迅速抽组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并为其执行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计划执行上,围绕应急作战主要行动安排保障顺序,按照准备时限逆向控制进程,边修订计划,边组织落实。以筹划重点突出,行动秩序井然,全面平抑矛盾,减少内耗,来提高效率。

**动用精锐,优质致快。**我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具有合成、精干和机动能力强等特点,需要精锐的后勤保障部队做后盾,为其提供准确、快速的支援保障。主要是快速动用应急保障力量,使其发挥应急和衔接后续的作用。同时,要做好跨区支援的后勤应急保障部队的接收和使用准备。一方面要正确部署和编组应急保障力量,配置在重点方向和地区的浅近纵深,适时机动, 跟踪保障应急作战主力部队。另一方面,要迅速开通应急保障网点,组织二线分部和其它方向分部的应急兵站等保障机构展开,赋予其对应急作战部队机动途中的定点保障任务,或指令其对作战部队实施支援保障。从应急保障力量快速展开求效率。

**快速投送,同步致快。**快速投送作战部队将是未来战役后勤指挥的重要内容。美军在海湾战争初期,为加快兵力投送速度,作出先投送作战部队、后投送后勤部队的决定,结果保障与作战脱节,欲速而不达,这个教训值得汲取。我在组织后勤力量紧急投送时,一是与战役投送指挥保持统一。由于投送的后勤力量来自战区各个方向,与兵力投送、作战行动相互交错:后勤人员、物资、装备投送又在空间、时间上经常重迭,所以战区后勤要统一组织,周密计划,控制各波次投送进度,搞好与海、空军和地方运输部门的协同。二是与兵力投送的波次保持同步。根据不同波次投送兵力的任务和数量, 计划组织相应的应急保障力量投送。三是要与应急部队的需求保持一致,初期投送主要是轻装部队、特种部队;随着决战的临近,重型部队需求增加,

轻装和特种部队需求减少,战役后勤指挥在组织保障力量投送时,要与作战需要吻合,防止贪多求全,占用宝贵的运输工具和投送时间。以缩小供需之间的“时间差”求效率。

**启动预置,突击致快。**高技术局部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说,空间在贬值,时间在升值。后勤保障的高效率,不仅取决于战时以谋略为基础的高质量的指挥活动,也有赖于平时高质量的组织准备。其中预置储备以及预置储备的启动速度对应急机动作战至关重要。战役后勤应将战场物资预置纳入规划。按照战役作战方案确定物资预置布局;根据应急作战规模和任务、战场就地补给程度和战役纵深后勤基地前送补给情况确定预置数量,预置启动时机的把握和预置方式的选择,一般热点地区可构筑洞库预置,其它潜在威胁地区,可采取野战机动方式预置,并预有多种启动方案,配备相应的运输工具。这样,即使战役在意料之外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发生,战役后勤也可迅速启动并突击输送预置物资,组织快速保障,从而以预先准备争取时间、用空间换取时间求效率。

(二)立足“一体”防卫,依托整体优势求生存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反空袭作战不仅可能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而且将贯穿战役作战的全过程。这对防卫能力脆弱的战役后勤来说,生存问题似乎更加重要,也更加突出,战役后勤在指挥上必须更新观念,善于借助整体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以“战”求“存”,以“防”保“存”。

**后方安全,寓于整体。**现代条件下,作战依赖后勤提供物质基础,后勤依赖作战提供安全保障。未来强敌所实施的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极有可能首先从战役后方开始。因此,后勤防空已成为战役反空袭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后方反空袭作战体系之中。首先,“一体”组建防卫机构。成立后方反空袭作战指挥中心,由合成军指挥员统一组织实施。后勤指挥员要从战役全局高度领会意图,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将组织保障与指挥防卫任务一肩挑,使后勤防卫与后方防卫紧密结合。其次,“一体”统筹防卫部署。部署防空力量要考虑后勤目标的安全,部署后勤力量要尽可能贴近部队, 以便得到可靠的作战掩护,及时保障部队作战。再次,“一体”指挥防卫行动。后勤防空袭与后方反空袭作战一体协调,藏、防、打一体展开,信息双向沟通,力量统一运“筹,协同不间断进行,战术默契配合,使整个后方形成统一的反空袭战场。为薄弱的战役后勤提供可靠的“保护伞”。

**防打兼顾,突出防护。**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反空袭作战中,战役后勤指挥仍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隐身术”、“分身术”和“护身术”。高低防卫技术结合,新老防卫战术结合,努力提高后勤生存能力。“防”,就是针对敌人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显著提高的特点, 按照防护高技术兵器毁伤的要求,修建、完善既设的后勤工事,尽可能地将后勤人员、物资和装备藏入地下;要灵活编组,分散配置,按方案及时组织疏散,减少敌大面积毁伤的可能性;要仿照后勤目标外形、色彩及光电、热幅射等特征,谋略与技术结合,多种伪装手段并用,欺骗、迷惑敌人,降低被敌发现的概率;控制和减少损失。“打”,要按照打近不打远的原则,对直接威胁后勤安全的空降之敌、小股敌特,坚决予以歼灭。要组织配属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部(分)队,设置空中遮障,积极与临空敌机作斗争,重点掩护后勤基地、港口码头、场站和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后勤前送车队(列车、船队)要组织高炮分队伴随掩护,必要时组织防空兵、航空兵、海军舰艇掩

护,保证其安全。

**强化再生,恢复功能。**战役后勤点多、面广、线长,特别是后勤基地、 兵站和机场、港口等重要设施多为固定目标,是敌空袭的重点对象,后勤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损失很难避免,与上级联系中断、后勤保障网络解体等情况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如此严重困难的局面,战役后勤指挥员要有充分的应变准备。如:建立预备指挥机构,在后勤基本指挥所瘫痪时展开接替指挥;控制较强预备力量,及时调整补充遭受损失的后勤部(分)队,或接替其保障任务。战区应建立专业齐全的预备役后勤部队,采取人与装备结合方式,按建制应召或零星应召,直接补充部队遂行保障任务,使遭受损失的后勤力量得以迅速恢复。另外,要采取军民结合、上下结合的方法,组织专门的抢救、抢修力量,储备后勤装备的整机和零部件,增强战役后勤的再生能力。

(三)立足“机动”作战,在动态条件下全程控制保障活动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机动作战日益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部队在机动中积聚战力、捕捉战机、转换战法,在机动中击敌要害。紧随机动集群纵横实施后勤保障成为战役后勤指挥的重点和难点。战役后勤指挥必须改变固定的、平面的指挥和保障模式,增强指挥和保障的机动能力,全程控制分散、动态的保障力量,适应机动作战需要。

**提高保障体系的机动活力。**战区基地兵站网是我军未来战争战役后勤 保障的依托和基础,然而组织实施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保障,传统意义上的基地兵站网显得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必须以新的动态观念校准后勤保障“坐标”,建立富有活力的网状体系。一是注入有活力的新要素,以应急保障力量、机动保障力量等为基础,按积木式结构,依据机动集群的不同规模和需求,编成相应的综合保障力量,伴随、跟进或加强机动作战部队;二是提高基地、兵站原有要素的活力,主要是加强机动运力、控制较强的预备力量,使之既可作为稳定的依托,全方位幅射保障,又可作为机动的网点, 临机移动保障;三是加强“点”、“线”立体动态联接,搞好与三军战役军团保障线的接轨和与地方支前网点的结合,形成军地结合、静动互补、纵深梯次、“铁、公、水、空、管”兼容的立体基地兵站网,与立体、纵深、机动的战役部势相匹配。

**强化指挥机构的机动功能。**高技术条件下,平面的、较为固定的战役 后勤指挥机构,是敌毁伤的首选目标,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机动保障又要求后勤指挥配系、指挥方式和协调控制的方法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后勤指挥高效、稳定、不间断。提高机动指挥能力,既是机动保障的需要,也是战役后勤指挥自身生存的需要。为此,一是建立机动的后勤指挥机构。战区和战役方向后勤指挥所应是半动的,而其预备指挥所和前进指挥所则具有相当的机动性。集团军后勤指挥所应是全动的,各级各类战役后勤指挥机构,应减少成员,保持精干,应尽可能实行车载化、机载化、舰载化,以立体的、高度机动的性能取得战役全纵深、全方位后勤指挥的自由。二是采用灵活的指挥方式。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保障存在着“散化”的趋势,高度集中控制的办法难以适应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战场通信系统遭敌破坏,又可能使保障力量失控,战役后勤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整体性和分散性结合起来, 命令式指挥与委托式指挥结合,给下级以临机处置问题和部队后勤之间临时协同的权限,以便在上下指挥中断情况下,保证局部动中指挥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后勤指挥的通信联络。保证在机动中“联得上、听得清”。做到部

队机动作战到哪里,后勤指挥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后勤部(分)队就保障到哪里。

**增强保障手段的机动性能。**在高技术条件下,“直接补给”、“立体补给”理论伴随机动作战和后勤机动能力提高迅速崛起,战役后勤应打破由后往前保障的一般程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环节和保障层次,与机动作战部队直接挂钧,必要时由后勤分部越级保障到师团;组织多种形式的顺向、逆向、横向直达保障;对远距离机动作战部队也可组织跳跃拦路保障和穿梭巡回保障。使机动保障手段与机动指挥方式相协调。

(四)立足“整体”协调,以灵活的指挥维系保障的连续性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作战,着眼于破坏对方整体结构,通过摧毁对方整个作战体系和程序的结合点,使其整体功能紊乱,乃至全局瘫痪。组织对各种作战行动转换、交替的保障,把握后勤保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结合点,保障作战重心顺利转移是后勤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

**强化诸战场、全纵深的鳖体协调。**高技术局部战争,诸军(兵)种在 陆、海、空战场联合作战,海空交战地位突出;综合火力立体突击,实施全立位压制:空降、机降作战中心开花、机械化部队多路向心突击,战役作战在战场全纵深展开。战役后勤要着眼于整个战场空间,搞好各军(兵)种保障的衔接,沟通相互之间的指挥关系和支援保障关系,明确任务分工和职权范围,不同断地进行陆、海、空战场以及各方向、地区的支援保障协调;要掌握作战重心位移的变化和要求,适时转移后勤力量保障重点作战;要制定主次方向变换的应变保障良策,通过兵站线的调整和保障群的机动,重新集中后勤力量,保障新的主要作战方向。

**搞好战役各阶段保障的衔接。**战役作为一种军事行动过程,由若干阶段构成。每个阶段作战有特定的后勤保障内容、要求和重点。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节奏加快,阶段的有序性可能遭到破坏,阶段的重迭和跳跃频繁,阶段的转换情况复杂不易辨别,可利用的间隙极难掌握,增加了保障衔接的难度。战役后勤指挥,要依据高技术条件下战役作战特点。制定阶段有序转换和无序转换的多种保障方案,在组织保障时,应密切注视势态变化,提高部署阶段衔接措施,一旦捕捉到有利时机,要果断组织衔接保障,防止保障链条的断裂。组织下一阶段保障,要兼顾解决上一阶段保障的遗留问题。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