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长机动的“短板”
机动历来是作战行动的基本要素,成功的机动已经成为现代作战至关重要的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战目标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增大, 部队将不可避免地频繁机动,甚至大跨度地机动。这就要求后勤必须提高快速机动能力,保证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支援保障,从我国实际看:地域幅员辽阔,边境线长,且热带丛林、远海岛屿、高寒、高原地区多,相邻国情复杂,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分部既要保障部队机动,又要随部队同步机动。因此,提高机动保障能力是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多年建设,我军机动能力已有长足发展;国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也为我军实施机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军的机动保障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补齐这块短板,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重点解决“三个转变”。
(一)在机动装备的研究生产上向系列化、野战化、轻型化转变。作为保障手段的后勤装备,对后勤分部机动保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挥。近几年,我军在装备的研究和生产上已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更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设备虽然先进,但笨重不便机动;有的装备不够配套,不适用于野战等。因此,机动装备落后,不配套,速度慢,行程短,机动能力差,仍然是后勤部队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是制约我军提高后勤机动保障能力“最短的一块板”。目前,应在保证生活必须的前提下,采取多研制、少生产、多储备技术和加强新装备使用训练等方法,有重点地加强机动保障装备建设, 有计划地装备重点部队,尽快实现“三化”。一是轮子化。尽量以车代库, 使“轮子仓库”、“轮子医疗所”、“轮子修理所”等成为应急保障部队机动的骨干装备。二是轻型化。要突出重点,适度轻装,通过突出重点,使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分队在装备上得到加强;通过适度轻装,减少后勤机动负载, 提高机动能力。三是系列化。力求使后勤装备与作战部队装备配套,机动装备与保障装备配套,做到展开就能供,收拢就能走,以适应机动保障需要。
(二)在部队机动时向动中防、防中打、动中保转变,过去部队集结和开进一般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只有当炮兵完成火力准备,部队冲出阵地时, 才算是战斗开始。高技术局部战争,由于远程打击兵器和空中机动能力的增强,情况就不同了,部队可能还没有与敌接触就在机动中遭到重大伤亡和损失,作战的关键是“先“机动”,然后才是“打”或机动中“打”。过去那种“前方打仗,后方保障,前方危险,后方安全”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高技术战争战场特点。后勤要想在未来战争中争取主动,除了配备先进的装备外,
还要在机动方法上谋求对策。可以采取多路线、多梯队、分散机动,变以往那种众多兵力集结在一起,编成很长的队形群体机动力把兵力编成许多小的单位,从不同起始位置,沿多路,不等齐地分别开进,这样既能加快机动速度,又能缩小目标,减少损失。也可以采取粘贴部队的方法机动,即:应急保障力量紧贴在作战部队或上级防空“保护伞”的边缘,紧随部队机动,争取部队的保护。还可以把握有利时机,白天夜间灵活选择等。在目前我军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都不失为提高机动效果的有效办法。
(三)在机动手段上向公路、铁路、空运、海运等立体机动转变。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争取机动主动权的另一途径是多管齐下。直升机、装甲履带运输车等装备,机动速度快,应给后勤分部配备和加强一定数量的直升机和装甲履带车等新型运输工具,平时加强协同和演练,战时随时可以支援, 变战役后勤过去的铁路、公路单一的陆上机动为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管线输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机动,形成具有全天候、全时辰、多功能的机动保障能力。另外,还应注重广泛征集民用的可做为后勤机动装备使用的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这是目前外军普遍采取的措施,就连美、英等军力雄厚的国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