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后勤保障对策思考

(一)因地制宜,建立统分结合的联勤指挥与保障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参加战役后勤保障的不仅有诸军兵种建制后勤力量,而且还将有大量的战略后勤支援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为了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和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战役后勤必须建立统一的联勤指挥与保障体系。

战役后勤指挥体系总体上要与战役指挥体系相适应,并根据后勤保障任务和力量布局相应确定。首先,应建立由战区副指挥员统一领导的,有战区后勤指挥员、战区空军与二炮常规导弹基地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指挥员、战区司政机关有关领导以及地方支前负责人参加的战役后方指挥机构,负责统一筹划、协调战役后勤保障、交通指挥、支前动员和后方防卫等项勤务。在战役后方指挥机构之下,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指挥和勤务职能的兵站指挥部和交通运输指挥部。在作战地区,建立由战区后勤副指挥员统一领导的,有省军区一级后勤、战区司、政、后机关和战区空军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支前领导参加的战役后方前进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协调作战地区诸军兵种部队的联勤保障。根据需要,亦可建立战役后方方向指挥机构,具体负责某一独立方向上的联勤指挥。

战役后勤保障体系应与联勤指挥体系相适应,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保障任务确定。在联勤保障的组织形式上,建立由战区后勤为一级保障环节,陆军、空军、二炮战役军团为一级保障环节,在战略后勤和军委空军、二炮后勤支援下,与师以下部队后勤紧密衔接的统分结合保障体系。在战役后方支援区, 根据后方作战部队、机场、二炮常规导弹部队和后勤基地的配置布局,划片就近组织联勤保障;在运输中转区,根据部队一日开进距离,沿交通运输线配置中转兵站,以节点为中心,划段组织综合保障;在作战地区,依托后勤前进基地,按作战方向部署野战兵站,划片就近对作战部队和航空兵场站实施联勤保障。

(二)全军筹划,超常编成战役后勤保障力量

首先,要在总体上保持后勤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的适当比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作战,后勤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比例将大大超过其它地区作战。目前高寒边境地区保障人员与作战人员之比,若加上战役后方和战略后勤支援力量,已超过 4:1。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作战力量将增加几倍, 保障力量如保持现在这个比例,后勤人员增加的绝对数将是极其庞大的,必须在全军范围内统一筹划。

其次,要调整充实战役后方各阶梯保障力量。一是要调整战役后方支援区保障力量,将战略后勤支援和地方就地支前力量与战区后勤基地统一编成具有供、救、修、运综合保障能力的后方基地保障群,提高其综合支援能力。二是调整充实运输中转区兵站线上的保障力量,使一般兵站扩展到至少能保障 1 个加强营,大站要能保障 1 个团。三是增加作战地区前进后勤基地和野战兵站数量,提高其保障能力,使每个前进后勤基地都具有综合支援能力, 每个野战兵站能保障 1—2 个师作战。

同时,要建立战役后勤机动保障力量。在作战地区,要组建 1—2 个快速综合保障旅。在运输中转区,应组建若干应急综合兵站。在战役后方支援区, 应组建若干精干的综合和专业保障部(分)队,作为战役后方指挥机构掌握的机动保障力量,根据需要可紧急空运到作战地区增强战役后勤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稳动结合,建立大纵深、多梯次、灵活的战役后勤部署

在作战地区保障区,由战役后方前进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后勤保障力量, 在每个战役方向浅近纵深建立前进后勤基地,依托前进后勤基地按作战方向开设兵站线,部署一线野战兵站,与作战部队后勤相衔接,及时保障部队需求。如作战部队反击纵深较大,一线野战兵站与部队距离较远时,应组织兵站转移或开设新的野战兵站,延伸兵站线,也可将机动保障旅或预备野战兵站配属给战役军团组织衔接保障。当一线野战兵站距前进基地较远时,应开设中间兵站,负责物资和伤员的中转,并对就近部队、场站实施直接保障。后勤前进基地除担负储备和接收战役后方前运物资,对野战兵站实施支援外,还应对就近部队和场站实施直接保障,并有计划地向战役后方转送伤病员。战役后方前指应随时掌握预备力量,配置在便于隐藏和机动的适当地域, 及时支援主要反击方向和保障紧急需要,以增强后勤应变能力和持续保障能力。

在运输中转区,由兵站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兵站部,沿各条战役后方交通运输线,按部队摩托化一日行程,选择适当地域,成节点状部署中转兵站, 担负沿途机动部队和运输部队的综合保障和食宿安置任务,以及部分物资的中转囤积、伤病员和损坏装备的后送等。为了应付意外和紧急情况,在较大中转兵站和复杂道路地段,配置应急兵站或车辆抢修分队,执行机动保障和增援遭受袭击受损严重的兵站等项任务。

在战役后方支援区,依托平时建设的后勤基地,统一组织战役后方保障力量和战略后勤支援力量及地方支前力量,相对集中部署基地保障群,在战役后方指挥机构直接领导下,负责筹措物资支援作战地区保障区,收治重伤病员实施康复治疗,修理重要装备和特殊复杂装备,并直接组织对战役后方支援区配置的陆军、空军、二炮部队的联勤保障和部队机动的各项保障。担任空中机动支援任务的后勤保障部(分)队,应配置在主要机场附近,随时

准备执行特殊保障任务。

在主要担负空运的起、降机场附近,相应部署野战兵站,担负空中机动部队和空运伤员、物资装备的装卸载保障。

(四)突出重点,超前做好各项保障准备

一是要分层次建立物资阶梯储备。在作战地区保障区,要预置首批空运部队所需的重装备和防寒换装被服,以及首批投入作战的部队所需应急物资和航空兵所需的油料、器材等物资。在运输中转区的兵站线上,应重点储备保障过往作战部队和运输部队所需生活和油料、车材等通用物资,并在重要地段兵站储备一定数量的车辆,以补充部队机动途中的消耗和损失。在战役后方支援区,各保障群都应相对集中建立品种齐全、综合配套的支援储备。二是做好高原病防治和战伤救治的准备。要搞好以防治高原适应不全症

为重点的卫生防病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防寒防冻措施,以减少非战斗减员, 增强部队战斗力。要组织卫勤保障力量进行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训练,尽可能抽调适应高寒环境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参加卫勤保障,以增强卫勤保障能力。要靠前部署医疗救治力量,尽可能使用直升机、运输机等先进运输工具后送伤员,减少伤残率和伤死率。

三是有重点地组织技术保障准备。要针对高技术兵器增多,使用强度大, 战损率高、抢修要求急等特点以及高原严寒对武器装备和技术保障的影响, 加强对武器装备维护保养的指导,普及保管、保养和使用知识,提高武器装备完好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的性能。要加强技术保障人员高寒环境下的抢修训练,增强特殊条件下的技术保障能力。要组织较多的技术保障力量到第一线实施现地抢修,以提高技术装备的战场“再生”率,直接增强战斗力。

(五)空地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组织不间断的运输保障

组织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地区边境反击战役,需要从内地向作战地区紧急调动部队和调运物资,战役后勤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好空中和地面运输,保障部队快速机动和快速支援;战中组织物资补充、伤员和损坏装备的后送,也都要通过运输保障;而高技术兵器对交通线的封锁破坏和高山、高寒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严重影响,都使战役运输保障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手段,提高运输整体效能。针对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对运输保障的要求,当前应特别重视发展空运。搞好空运,一是要加强空运力量建设,除在全军加强战略空运支援力量外,在有支援高寒边境作战任务的战区空军要相应编制较多的运输航空兵部队,战时由战区直接掌握。二是要建立战区后勤运输直升机部队, 平时至少要有一个团,战时予以加强。三是要动员民航运力。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反击战役的空运保障,应以民航运力为后盾,从充分动员民间运力中提高空运保障的能力。

(六)加强防卫防护,提高战役后勤的生存和“再生”能力

一是要前后一体,军民一体,周密组织后勤防卫。把后勤防卫纳入战场整体防卫之中,把后勤防卫计划纳入作战计划之中。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搞好军民联防,严防内外敌人的袭扰破坏。二是要平战结合,搞好对自然灾害的防护。要加强战场后勤建设,把战役后勤各类设施和工程的布局与构筑纳入战场整体工程计划,重要工程要实现地下化;要掌握作战地区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在进行后勤部署和组织运输时,要注

意地形、道路的选择,避开雪崩、泥石流、山洪和穿山风袭击,并采取多种措施防寒保暖,把自然灾害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战役后勤的“再生”能力。要建立健全战役后勤装备储备补充和维修体系,建立专门的后勤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并配备先进的维修设备,使损坏的后勤装备能迅速再生;要建立专业齐全的后勤预备役部队,制定紧急应召方案, 使战役后勤力量一旦损失即能得到迅速补充;要充分考虑到战中后勤力量的损失率,在预测、筹划后勤力量时适当增加保障力量的数量,并掌握较强的后勤预备力量,以便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后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