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技术条件下对台海上封锁故役后勤保障主要对策

(一)必须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

舰队是海上封锁战役的基本组织单位,在未来海上封锁作战中,将集中统一使用舰队主要作战兵力和海军加强兵力,实施战役指挥,组织进行海上封锁作战。为保证后方指挥与作战指挥的一致性,就必须在战役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建立起能够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调配战役方向各种保障力量,并有高度权威的战役后方指挥所,其指挥员应由战役副指挥员担任。其职能是:在战役指挥员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有关基地和舰航后勤力量,完成战役方向封锁作战任务;组织海上保障船队和前进基地对海上作战兵力的后勤支援;完成海军交给的其它后勤任务的组织指挥。

关于战役后方指挥所的组织形式问题。鉴于目前舰队方向后勤体制的实际情况,战役后方指挥所的组成可考虑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海军后勤部、装备修理部派出人员为主,舰司战勤处、监用科技处及有关基地、舰航后勤部派员参加组成。该方案适用于由海军组织的、有多个舰队兵力参加的海上封锁战役;二是以舰司战勤处为骨干,舰司作战处、军务装备处、监用科技处及有关基地、舰航后勤部派员参加组成,必要时可由海军后勤部、装备修

理部派员指导。该方案适用于由舰队组织、以舰队主要作战。力为主,海军其他舰队加强兵力参加的海上封锁战役。

在选择战役后方指挥所组成形式时必须注意的是: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与作战指挥机构相一致,以保证战役指挥员作战意图和决心的实现;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能够实施集中统一的后方指挥,以便充分发挥战役后方的整体威力;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做到与上下级后方指挥机构相衔接,与地方支前机构相结合,以达到各级后方指挥机构与后方保障力量的协调一致; 战役后方指挥机构必须做到平战结合,以平时为主,战时作适当调整,但不可作太大变动,以免战时指挥与平时指挥相脱节,造成指挥上的混乱。

(二)加快后方基地建设,建立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

海上封锁作战,海上保障是重点,但岸基仍是海上保障的重要依托,是实施保障的基础。因此,加紧后方基地建设,建立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等指导思想的影响,舰队方向后勤战备设施建设和后勤力量的配置呈前轻后重态势;后方仓库建设“小、散、弱”,现有保障能力明显不足;舰艇驻泊基地建设跟不上装备的更新和发展;修理能力薄弱,设施简陋、不配套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

一是要突出重点,抓好大中型军港设施的配套建设。

当前,要重点抓好港区封闭、码头扩建和导弹技术阵地的配套建设,抓好驱护舰驻泊基地和有关保障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抓好船坞和舰船修理配套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功能齐全的海军大港。

二是搞好中小港点战术后勤力量的配套建设。未来封锁作战中,参战兵力多,许多中小港点,都要集结一定的兵力和承担部分保障任务,因此这些中小港点也都必须配置一定的后勤力量,主要应搞好驻泊兵力油、水、弹药、给养、医疗等保障力量的建设,以适应海上封锁作战的需要。

三是建立自动化、机械化后勤装备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必须设施配套、功能齐全、高效可靠,具有快速、先进、适应性强的特点。近期内,要优先发展军械装备,提高雷、弹检测技术装备的综合化、自动化水平;发展装卸、搬运机械化作业水平;发展军港装备,提高军港维修和保障能力;发展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装备,实现后勤指挥、通信、监控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三)必须建立一支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的、装备精良的海上后勤机动综合保障船队

封锁战役特点表明,单纯利用我现有岛岸的后勤设施直接对参战兵力实施后勤保障,已不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战的要求。我们要在加强岸基保障力量的同时,重点提高海上机动保障和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后勤保障船只的研制与改装。针对现有后勤舰船存在的弱点, 我们认为勤务舰船应向大型、快速、综合、战斗化方向发展。具体他说,就是要着手研制和建造一批吨位较大、具有中远海综合补给能力,机动性能好, 且有一定自卫能力的大型综合补给船、修理船和医院船等。从功能需要、造价以及建造时间、港湾码头的现状与发展等诸因素考虑,拟以 5000 至 1 万吨级为宜。与此同时,应有重点地对目前尚在服役的大、中型保障舰船进行改装,特别要解决海上雷弹补给和自身防护问题,以提高海上综合保障和生存能力,确保战时不失时机地对参战兵力实施可靠的保障。

二是建立海上后勤应急机动保障船队。未来海上封锁作战,对后勤保障

的机动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特点的需要,在岸基保障的基础上,应以舰队为单位,根据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所肩负的任务使命,组成与之相适应的、具有独立保障能力的应急机动保障船队,主要包括综合补给船,以及 3000 吨以上的油、水船、医院船和修理船等。每个舰队方向的上

述船只编成 1 个勤务船大队,直接隶属于舰队,由舰队统一使用和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应急机动保障船队由舰队统一掌握后,有利于平时与作战舰艇配合组织海上保障训练;有利于在战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持作战与后勤保障的高度“一体化”。

三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海上保障方式。海上后勤保障要根据不同的作战样式和保障环境,灵活选择不同的保障方式。在未来海上封锁作战时,可组成三个以上海上补给船队,其中两个在海上轮换,其它的作为预备和替换兵力, 适时对我海上作战舰艇进行保障。其补给方法有定点保障、会合保障、应召保障、伴随保障和垂直补给等。具体他讲,在编队未进入作战区域时,可充分利用作战舰艇对我保障兵力实施的保护,进行伴随保障;当作战舰艇进入作战区域时,潜艇可采用定点保障和应召补给的方法,水面舰艇则可视情采用多种方法。总之,海上保障,应把握时机,正确运用,适时转换,使海上后勤保障适应海战场情况复杂和作战样式多变的需要。

(四)建立三军一体的联勤保障,提高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能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作战,由于参战兵种多,作战力量构成复杂,因而在后勤保障方面,必须打破军兵种之间的界限,把三军后勤力量融为一体, 实施三军联勤联供保障。其理由是:在战时,若单纯实行按建制供应,在储备和保障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会出现“远水救不了近火”之弊;而实行三军联勤联供,则能充分发挥后方基地的作用,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支援一线部队。但鉴于联勤保障我军目前尚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建立三军联勤保障体制条件还不成熟,我认为今后应继续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并共性,保留个性,真正形成以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网络型供应体系。即对战役方向上的诸军兵种实行代医、代运、代修和通用物资代供,为三军实行联勤保障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其优越性在于:方便部队,减少环节,提高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减少消耗,提高经费物资使用效益; 平战结合,适应战区作战需要,提高战区整体保障能力。

二是统盘考虑战役方向三军后勤战备设施建设,搞好调整补缺。经过长期努力,战役方向陆海空三军后勤战备设施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保障能力,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联勤保障的需要。三军联勤是今后国防后勤建设发展的总趋势,因而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根据战场布局和战役方向的要求,按照陆海空三军不同兵种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分类规划和建设,不能舍近求远或重复建设,以避免后勤设施建设上的重复浪费。

(五)搞好后勤动员,充分发挥军民的整体保障威力

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封锁战役,由于作战区域的限制和对官兵专业素质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直接参战的广泛性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地方力量对战役的间接参与程度却有增无减,进行战役所必需的经济、技术、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等条件,愈来愈依赖于地方力量。因此,实施如此艰巨复杂的战役保障,必须跳出“纯军事”的圈子,要以国力、民力为后盾,动员民众,充分发挥军民的整体威力,使各顶保障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

一是要建立军民一致的保障体系。平时应根据斗争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能够在战时迅速将民力转化为军力的组织指挥机构。此机构按行政区域组成,由各省军区和省政府牵头,各军兵种及地方政府和交通、航运等部门派人参加。此机构平时负责制定计划方案及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战时直接组织指挥地方力量,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是加强地方物资储备。现代海上封锁战役,其作战物资的消耗量相当惊人,在当前我国防费用少、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仅靠军队储备已远远不够, 因而必须加强必要的地方物资储备,把军队储备与地方储备结合起来,提高军民整体保障能力。

三是建立民船动员体制,制定相应的征用法律。海上封锁作战,运输补给线长,后勤保障任务重,所需保障兵力多,必须充分动员地方力量,才能保障需要。以海运而言,我国的远洋运输已达相当规模,远洋船达 600 多艘,

一亿三千多万吨,位居世界第 6—7 位,超过美国,另外还有其它的机动民船

8 万多艘。如制定相应的征用法律,战时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海上战略运输力量。其次,要提高民船队伍的准军事化程度。比如,凡被列入战时动员、征用的各型船舶,在设计建造时就应对其船型、性能及加改装武器装备设施的位置等进行论证确定;对战时征用的在航民船和战时加改装所需的物资、器材等,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储备,以备急用;根据海上军事斗争可能赋予的任务,要适时组织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并注意储备技术骨干力量等等。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民船征用力量在战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