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战区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力量建设势在必行
海湾战争中,美军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总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但铁、公、水路、空中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线路总长度只有美国的 1/7;人口与印度差不多,而运输线路总长度只相当于印度的 60%,公路密度只相当于印度的 1/5;我国公路多为中低等级,高速公路刚刚起步;民用机场(含军民两用)的数量仅为印度的 38%,加拿大的 19
%,巴西的 10%,美国的 2~3%,而且相当数量不能起降大型飞机。加上我国交通发展不平衡,铁、公路分布呈东密西稀的状态,在边防线主要作战方向的某些地区甚至还不通公路。这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容侵犯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将受到我国交通状况的严重制约。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战区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战区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力量,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后勤“应急”保障处难不惊、以“快”应“变”的最有效手段和物质基础,是实施快速、高效保障的“铁拳头”。加强战区战役后勤“立体机动”保障力量建设,从目前的现状看,远距离保障能力虽然比较弱,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可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战区战役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装备独立的后勤C3I 系统己成为可能,以保证战区战役后勤有专用渠道进行情报搜集、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同时从编制法规上提高战役后勤首长的地位,即把战役军团后勤部长提高到与司、政首长同等的地位,或由战役军团副指挥员兼任后勤部长,以保证战役后勤指挥的高度统一和战时前、后方指挥的协调一致。
二是采取预编的形式组建战区空中运输飞行大队,并兼容战区民航。借鉴外军经验,战区空中运输飞行大队可装备一定数量的中型运输机、武装直升机和重型运输直升机,平时寓于战区空军,战时由战区后勤或配属战役军团后勤视战场保障需要集中使用,其主要任务是紧急输送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和抢运物资、装备。目前,每个战区的民航部门都有一支相当可观的空中运输力量,其飞行性能和飞行人员的素质良好,运载量大,可兼容战区民航, 依照国防法规纳入动员、使用范围,一旦需要立即征用。
三是逐步发展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体现高技术水平的后勤装备,在形成后勤保障能力中所起到的作用, 已今非昔比。立足我军和地区战役后勤保障实际,我们认为,逐步发展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装备,应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与战役作战装备同步研制与发展;坚持自行研制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尽快完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单一陆路运输到陆海空综合配套运输的转变;坚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具体讲,就是要重点解决并实现“五个系列”:①后勤指挥自动化装备系列;②运输装备与物资保障装备系列;③多功能野战修理装备系列;④现代化的医疗装备系列;⑤在后勤装备的总体上具备不同种类装备的互换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物资消耗量巨大,小、轻型和单一的陆路运输工具难以保障高强度作战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在挖掘和提高战区战役运输能力上花本钱、下功夫。
四是把战区战役后勤应急保障部队建成“野战军”。要按照野战化、摩托化、立体化的需要进行训练和建设,特别是要尽可能多搞一些“活动仓库”、“活动医院”,像美军那样在海上建立预置仓库船队,在陆地建一些“装着轮子的基地”,“轮式仓库”、“轮式野战医院、救护所”,真正做到能应急,能快速机动,实施快速保障。
五是整治、建设与运输装备配套的交通运输网。要尽快改善我周边“热点”地区的交通状况,军地结合,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力争铺设铁路,修筑等级公路,以及建设大型运输机起降场;要改造现码头,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往的需要,建设新的深水码头,平时民需,战时保障军用;要整治内河河道,靠近部队驻地新建内河码头,提高装载速度,为部队机动争取时间;要接通机场、码头、公路、铁路车站之间的道路,形成地面、空中、海上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立体机动”运输网。一旦爆发高技术局部战争,宜陆则陆、宜空则空、宜水则水,保障应急作战部队快速、立体机动。同时,加强战区战役后勤防卫战斗化建设问题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