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之一:创设战役后勤整体态势,形成连动机制

形成连动机制,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实施保障的战役后勤整体态势,综合运筹和运用战役各层次、诸军兵种、前方和后方以及地方的保障力量,全局筹划,形成合力,克服后勤技术和装备的“落差”,弥补时间和空间的“落差”,一处有求,四面援助,以连续不断、强劲有力的保障波次,克服各个局部、各个方向、各个战场、各个环节后勤保障的遮断、梗阻或不足,快速、准确、及时地保障部队各种作战行动的需要。

**——网状部署。**依据战役布势,按照作战任务划分一线保障区、二线保障区和纵深保障区,建立“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战区后勤立体保障网体系。在这个立体保障网体系中,作为依托的“点”,即战区的后勤基地、兵站、特种补给点和地方供应站(点)。其物资储备布局要符合调运和安全的需要,品种配套,数量充分,能构成专向、多向的辐射网络。作为骨干的“线”,即各“点”之间相互联接并延伸至保障对象的后勤保障线, 要具有很强的弹性,能迅速续接,延伸或收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甚至可超越建制界限。作为基础的“面”,就是“点”、“线”呈动态联接的保障区域。加上相应的垂直保障手段,就形成了前后贯通、左右关联、纵深梯次、空地结合的立体保障网体系。该体系以基地兵站为主干,三军结合,军地结合,这样就能变配置点的集中为作用点的集中,变三军分立的“单线” 保障为三军合成的综合保障,变部队的独立保障为军民结合的整体保障。采用这样的网状部署形式,不仅能适应全纵深保障和立体保障的需要,而且可以适应战场及作战主次方向的变化。后勤力量呈网状有重点地分布在广阔的战役地幅内,敌较难捕捉有价值的打击目标,而且触一处而动全“网”,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突击,无论哪个保障实体遭受损失破坏,都能立即反应, 就地、就近、就便组织保障。

**——超常编成。**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役后勤力量编成,不仅要与担负的保障任务相适应,与整体保障要求相一致,而且要充分考虑作战进程炔,单位时间内物资大量消耗,人员大量伤亡,保障强度剧增,时效性要求高的因素,打破常规,实行“超常编成”。加大保障力量。改变传统的后勤力量预测、筹划方法,纠正在人员、装备上满打满算的做法,增加保障力量, 在全战战区甚至请求统帅部队全军范围内抽调力量予以加强。考虑到本上作战、装备较差等诸多因素,战区作战初期的战勤比由 13:1 提高到 5:1。即后勤力量的战时编成在战区后勤我现行编制基础上增加 1—1.5 倍。此外,要掌握强大的预备力量,由战区后勤现行力量的 15%左右提高到 30%左右,以应付紧急保障任务和恢复本级、下级后勤保障能力。变革编组方法。除编组通用保障集团、专用保障集团、地方支援保障集团外,特别应由三军后勤机动保障力量和加强的军地力量编组机动保障集团。机动保障集团是连动棋盘

上的突击队,可进行远距离、大跨度应急保障、直达保障、代替保障和伴随保障,主要任务是保障纵深机动部队的作战行动和特种作战行动。各保障集团采用“模块组合”方式,模快单位使用时,可担任专项保障;组合使用时, 可担任综合保障。增加科技含量。增加供应、救治、运输等成份中的技术力量比,超常加大运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战役后勤力量的技术含量。

**——纵横接轨。**主要是解决和沟通后勤指挥关系、保障关系和协调关系,规定相互问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明确保障和支援的方法。与战略后勤接轨,以争取持续的后方供应;与友邻战区接轨,以保证机动作战时,就近就便保障,以及协调结合部的保障;与各友邻军团、诸军兵种相互接轨,以相互支援,互通有无,互解燃眉之急;与地方支前机构接轨,以保证力量动员与使用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