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共和行政与宣王中兴

周厉王时期,政治衰败。他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专天地百物之利为王所有,将山川林木鱼猎之利统归王室,并且加重了对于民众的剥削。这就严重损害了正在兴起的中、小贵族和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造成“下民胥怨,财力单竭”①的局面,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民众指责厉王的暴虐行径时,“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①。当时,周王朝的有识之士,如芮良夫、召穆公、凡伯等皆忧心忡忡并进谏厉王。召穆公曾经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② 的道理来劝厉王广开言路。但是厉王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规劝,继续执行残暴的政策。

前 842 年,广大的国人和部分官员、贵族以及士兵进行暴动,袭击厉王。厉王于仓皇间逃往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隐匿于召公家被国人包围,召公交出己子以代太子,这才使太子静得免。国人暴动是一次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行动,是对厉王暴虐统治的致命打击。厉王躲避在彘邑,一直不敢返回都城。在这种情况下,朝政由卫国诸侯名和者管理,史称“共和行政”③。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所说厉王奔彘后“诸侯释位,以间王政”,指的就是共和行政。共伯和曾经被称为“惠君”、“圣人”,其谥号为“睿圣”,可见他拥有很高的威望。共伯和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为稳定政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和十四年(前 828),“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静为宣王, 而共伯复归国于卫④。共伯和既能力挽狂澜,又能顺应当时贵族间浓厚的宗法观念,及时让出权位,所以说他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物。

周宣王亲历了国人暴动的社会风暴,直到继位以后,他还心有余悸地说: “蹙蹙四方,大从(纵)不静,惧余小子溷湛于艰。”慑于国人的威力,宣王谆谆告诫官员们“勿壅律庶民贮,毋敢龚橐乃侮鳏寡”,“毋敢湎于酒”①。宣王施政的重点是改变厉王对于民众的高压政策,以求得周王朝的巩固。宣王时期征讨猃狁的战争取得很大胜利,“薄伐猃狁,至于太原”②,一直攻打到今甘肃平凉一带。宣王时还多次向南征伐。《诗经·采芑》篇颂扬宣王的大将方叔率 3000 辆战车和大量军队讨伐蛮荆,彝铭中还有他率领“左右虎臣正(征)淮夷”的记载。宣王曾经亲率南仲、尹吉甫、程伯林父等大臣往征徐方。《诗经·常武》说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对于江汉地区的征伐是由召伯虎率军进行的,也取得不少胜利。为了对付西戎, 周宣王曾经命秦族首领秦仲为大夫。秦仲被西戎杀死后,宣王发援兵 7000 人助秦仲之子,终于打败了西戎。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得周朝颇有一番中兴

① 《逸周书·芮良夫》。

① 《国语·周语》上。

② 《国语·周语》上。

③ 关于共和之义历来有两说。一是古本《纪年》之说,谓“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二是《史记·周本纪》之说,谓“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两说相比,以前说较胜。共和元年为前 841 年。

④ 《史记·周本纪》正义引《鲁连子》。

① 《毛公鼎》铭文。

② 《诗经·六月》。

景象。但是宣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有所发展。宣王不修藉田之礼,说明籍田制度正在瓦解。《国语·周语》说:“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试图以此来补充军队,结果引起大臣们的反对。宣王末年, 对外战争接连失利。随着宣王逝去,其“中兴”业绩也就成了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