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黄巾起义

  1.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顺帝时,琅邪人宫崇(方士)手中传出一部书,称《太平清领书》,其主要内容是“以阴阳五行为家(宗),而多巫觋杂语”①,但有揭露统治者贪婪、虚伪的词句,也有一些主张平等、平均,反对不劳而食的思想。该书早已失传,它的主要内容可从《道藏》的《太平经》中看到一点轮廓。《太平经》记载说:“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是人生六大罪之一,那是“与人为怨,与地为咎,与人为大仇。”又说,“人人自有筋力, 可以自衣食者,而不肯力为之,反使饥寒,负先人之体。”也是六大罪之一。

《太平经》中还说:“人无贵贱,皆天所生”,主张人人平等。如果剥去《太平经》中这些条文的神学外衣,就不难看出,上述思想反映了农民反对地主阶级不劳而食,反对土地兼并和财富高度集中的愿望。

到了东汉末年,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在民间流行。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沛人张陵。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鹄鸣山学道,自己作道书,并向群众传道医病,从受道或医病者出 5 斗米,遂被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传子张衡,衡死,传子张鲁,在巴蜀一带传播很快。道徒的组织很严密。初入道者称“鬼卒”,首领称“祭酒”,更高者称“治头大祭酒”。祭酒负责在活动所在地的道路上设置“义舍”,中藏米肉,供给道徒和流民往来者食宿,可以“量腹取足”②,不收金钱。五斗米道还规定犯罪轻者罚筑道路,重者“三原而后行刑”,③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

太平道领袖是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他自称“大贤良师”,派弟子 8 人到各州郡传道,用符水治病。太平道被苦难人民视为救星,10 多年信道者增至 30 多万人,遍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 8 州。经过较长时间传道活动之后,将流散各地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全国共分 36 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