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

  1. 地主阶级

秦汉时期是地主阶级的发展时期。由于地主阶级形成途径不同、政治地位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层。居于地主阶级上层的,从秦到西汉中期是军功地主,西汉中期到东汉是豪族地主。

军功地主形成于战国时期,是通过军功赐爵的途径形成的。从秦国到统一后的秦朝,各级政权掌握在军功地主手里。西汉建立后,继承了秦的军功爵制。汉高祖刘邦颁布的军队复员令和复故爵田宅令,一方面通过论功行赏, 扶植了一批新的军功地主,另一方面又恢复和维护了原有的军功地主的地位。刘邦还对跟随他夺取天下的高级将相和助手进行大规模的赐爵封侯。他在世时封了 143 人。列侯的高低、级别以户数来表示,大侯万户,小侯几百户、几千户不等。列侯和其它高爵的军功地主,在封邑或食邑内,凭借国家机器,强迫农民缴纳租赋,提供无偿劳役。西汉初从中央到地方军政大权都由他们掌握。

刘邦以后,随着和平局面的到来,军功爵制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从惠帝开始,赐爵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赐吏爵、民爵,还有卖爵。有钱有粮就可买到爵位。随着军功爵制的破坏,军功地主集团也就衰败下去了。

豪族地主是秦特别是汉代社会上引人注目的阶层或集团,是由战国六国贵族的后代以及西汉新兴的豪富大姓形成的。秦和西汉初年,都把打击关东贵族作为巩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汉武帝时除了采取迁徙豪强的措施外,还任用酷吏诛杀豪强。但是,豪族地主并未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 武帝以后他们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原因是西汉是地主阶级政权, 他们与豪强有矛盾的一面,但根本利益又是一致的,一面在打击,另一面又在扶植。文景时期采取的输粟拜爵,就是扶植豪强的一项政策。当时的大地主、大商人拥有粮食,把粮食运到边境就可得到爵位,实际是加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另外西汉政府实行轻田赋,重人头税,也是扶植豪强的一项政策。田租由十五税一减到三十税一,人头税却很重,这对于占有众多土地而人口少的地主有利。另外,汉武帝时开始起用商人做官,使商人与地主、官僚三位一体,加速了土地兼并,形成大土地所有制。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新的豪族地主又继续形成并得到发展。东汉开国之君刘秀本人就是豪族地主,凭借地主豪强力量而取得政权。

东汉时豪族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上经营大地主田庄,“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拥有控制依附农民的特权。在政治上把持选举, 垄断各级政权。在文化上,传习家学,通经入仕,屡世高官。形成了门阀大族。

豪族地主的腐朽性残暴性很突出。他们依仗势力兼并土地,残酷剥削人民,往往使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在政治上有强大势力,对抗中央集权,逐渐发展为割据势力。他们垄断文化,利用儒学,成为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但是,豪族地主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在汉代还是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秦汉封建国家赋役很重,自耕农容易破产,而豪族地主田庄的依附农民在田庄主保护下逃脱了一些国家的赋役,生产者的地位比较稳定,不易因破产沦为奴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堵塞

了奴隶制残余关系发展的道路。豪族地主田庄经营范围很广,使各种生产互相促进,克服了一般地主单一经营的缺点。同时,田庄对生产精心策划和组织管理,在战乱期间,对生产发展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