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西晋的短期统一

  1. 西晋的建立

咸熙二年(265),司马昭效法曹丕,以“禅让”的方式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建立之初,分封宗室子弟为诸王者 27 人,以郡为国。大国 2 万户,

小国 5000 户,王国各成立国军。虽然,最初诸王并不之国,置军亦是虚文; 但是,他们出将入相,“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践台阶,居端揆之重”

①。司马氏子弟出镇地方、担任都督,是从魏末开始的,从而为代魏作了准备。

西晋建立后,这个政策没有改变。西晋都督大多兼任刺史,在晋武帝取消州郡兵以后,诸王都督的权力更重,这一制度和后来八王之乱的发生大有关系。

西晋继续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的品第是士人入仕的前提,品第高低决定官职的高低。由于门第高则品高,所授的官也高;门第低则品低,所授的官也低。因此,高级官吏都被大族高门所垄断。当时,议郎段灼上表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 即当途之昆弟也”②。尚书左仆射刘毅更尖锐指出:“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 事名九品,而有八损”③。魏晋士族正是这些在九品中正制中蝉联高位的高门大族所形成,而那些出身寒微者,即使才智过人,也难有出头之日,士、庶的界限越来越分明。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形成的条件,又成为士族的政治特权。此外,士族还拥有荫庇子孙宗族和占有佃客、免除赋役的经济特权。

西晋灭吴后,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社会比较安定。在当时的占田制下,农民一般能够拥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太康(280—289)年代,人口增加了 100 多万,荒芜的土地得到垦辟,出现繁荣气象。史书上说: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④。这个记载基本上还是可信的,只是安定的局面太短,不久之后又陷入天下大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