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改制后,法令刻苛,徭役繁重,加以天灾相因,民不得耕桑,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天凤四年(公元 17),荆州一带发生饥荒,饥民数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为领袖,发动起义。不久,南阳人马武、颖川人王常、成丹等率众参加。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称“绿林军”。地皇二年(公元 21),王莽的荆州牧发兵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出山迎击

获胜,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中疾疫流行,绿林军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汉宗室刘玄,此时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西汉宗室、南阳大地主刘縯、刘秀兄弟,以“复高祖之业”相号召,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并且把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称为舂陵军,参加反对王莽的行列。舂陵军与王莽军接战不利,乃与向北折回的下江兵约定“合纵”。这时绿林军连败莽军,发展到十余万人。绿林军领袖为了扩大影响,于宛城南面的淯水上拥立刘玄作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公元 23)。

绿林建号以后,王莽发州郡兵 42 万,由王邑、王寻率领,阻击绿林军。

六月,王莽军前锋 10 余万人,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军八九千人由王凤、王常率领,坚守昆阳,刘秀则突围征集援军。那时昆阳城外围兵数十重,列营百数,围兵发掘地道,又用撞车攻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刘秀等 13 骑突围后,发郾、定陵义军数千人援昆阳,王邑、王寻一战失败, 王寻被杀。城中守军乘势出击,中外合势,莽兵大溃,士卒相践踏,奔走百余里。绿林军在此役中获军实辎重车里珍宝,不可胜数。昆阳战后,海内闻风响应,起兵诛杀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更始诏命。显然,这次战役对于绿林军入关和王莽覆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功绩,刘縯又夺得宛城,他们兄弟的势力逐渐凌驾农民军,因此新市、平林诸将劝更始帝把刘縯杀了。接着,绿林军分兵两路进击王莽。一路由王匡率领,攻克洛阳。更始帝在洛阳派遣刘秀到黄河以北去发展势力,刘秀北上后,就逐步脱离了农民军的控制。另外一路绿林军由申屠建、李松率领,西入武关。析县人邓晔起兵攻下武关,迎入绿林军, 合兵直取长安,关中震动。这时长安发生暴动,王莽被杀,长安被绿林军迅

① 《汉书·食货志》。

速攻克。更始二年初,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

进入长安的绿林军纪律严明,府库宫室一无所动,长安市里不改于旧。绿林军瓦解了一批关中的豪强武装,迅速平定三辅。但是不久以后,更始帝自己首先沉醉在腐化的宫廷生活中,地主儒生乘机大肆活动,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的现象便逐渐出现了。

在绿林军起义的第二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百余人在莒县

(今山东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次年,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也聚众数万与樊崇会合。他们在泰山、北海一带进行斗争,击败田况所部莽军。为了作战时与敌人相区别,起义军用赤色染眉,因称之为“赤眉军”。地皇四年(公元 22),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官兵前来镇压。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大败莽军,廉丹被杀,王匡逃命。成昌大捷后, 赤眉军乘胜向西发展,人数已达 10 万人。他们转战黄河南北,有力地动摇了王莽政权在东方的统治。当绿林军攻占洛阳时,赤眉军首领樊崇等曾契往联络,但刘玄排斥赤眉军。更始二年(公元 24),赤眉军分兵两路西攻长安, 讨伐刘玄。次年春两路军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拥立一个 15 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建立了政权。接着西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与绿林军将领王匡等联合。同年九月,攻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由于豪强地主隐匿粮食,聚众反抗,长安城中粮尽,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东归途中,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遭刘秀大军包围阻击,全军覆没。坚持十年之久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至此失败。这次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