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唐尧和虞舜

尧,名放勋,号陶唐,所以又称唐尧,是帝喾以后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的时期,自然灾害严重,社会也不安定,尧就采取措施进行各种斗争,“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①。尧还命令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以制定历法。尧治理天下注重家族的作用,做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性昭明, 协和万邦”②,使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更加巩固,取得了很大成功,尧也因此而受到广泛的爱戴。

尧的时期开始实行禅让制度。他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成灾,“四岳” 推荐鲧负责治水,尧认为鲧品德不好而无法担此重任,可是在“四岳”的坚持下鲧还是被任命前往。尧在年老的时候,让“四岳”推荐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舜。尧便采取各种办法对舜进行考验和培养,证明舜确实合格以后才把权力让给他。此后,又过了二十多年尧才去世。舜正式继位以前,曾把权力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然而天下诸侯和民众却不信任丹朱,而拥戴舜。在这种情况下,舜才正式继位。

继尧而起的舜,名重华,号有虞氏,所以又称虞舜。舜是冀州之人,出身微贱,曾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之滨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家俱,在负夏做过买卖。舜所在的应当是一个既善于农耕渔猎,又善于制陶手工的氏族。舜继位以后,部落联盟更加发展,高辛氏和高阳氏的许多首领都被舜所任命。据《尚书·尧典》记载,舜还命禹为“司空”,主持治理洪水、平定水土的事情;命弃为“后稷”,主持谷物播种;命契为“司徒”, 主持教化;命皋陶为“士”,主持刑罚。这些官职的任命虽然未必实有其事, 但却反映了舜与各部落的广泛联系和受到尊崇的情况。

作为部落联盟首领,舜已经拥有了很大权力。当时有浑敦、穷奇、梼杌、饕餮四个凶族,尧拿他们没有办法,舜在位的时候把这四个凶族流放到边远地区,对其它一些不听命令的氏族和部落,如共工、欢兜、三苗等,舜也都加以处理,还将治水无功的鲧放逐到羽山。舜年老的时候,将权位让给禹, 又过了 17 年才去世。禹在正式继位以前,仿禅让故事,把权位谦让给舜子商均,自己避居于阳城,但是诸侯们依然拥戴禹,禹这才正式继位。

在我国古盛的传说时代,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禹的时期社会正经历着由野蛮迈向文明的巨大变革。古人曾用“大同”与“小康”来对比巨大变革前后的情况。《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我国上古时代的原始民主平等精神与“大同”所揭示的道德观念是吻合的。禹以后的“小康”时代,情况就有了明显变化。《礼记·礼运》篇说:“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① 《淮南子·本经训》。

② 《尚书·尧典》。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义,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把禹作为小康之世的第一位代表人物,的确慧眼独具,是很有道理的。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从禹之后,我国古代社会就跨进了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