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三国和两晋一 魏吴蜀三国

1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皇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而地方势力却迅速崛起, 分裂割据之势已经出现了。

中平六年(公元 189),汉灵帝病死,他的 14 岁的嫡子刘辩继位。灵帝后兄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灭宦官,因事机不密,何进反被宦官所杀。袁绍遂勒兵入宫,诛杀宦官 2000 余人。东汉长期以来争权夺利的外戚和宦官集团终于同归于尽,政权落入董卓的手中。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以镇压羌人和黄巾起义升迁至并州牧,驻军河东(今山西夏县》。何进谋诛宦官,密召他带兵入京为援。董卓入京后,废黜刘辩, 另立灵帝 9 岁的庶子刘协为帝(汉献帝),而独揽朝政大权。

董卓擅兴废立和专制朝政,激起关东地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关东的州郡牧守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讨伐董卓的联军。董卓为避关东兵锋,乃迁都长安。他纵兵掠抢,焚毁洛阳及周围 200 里的宫室、民居,驱逼洛阳百姓数百万口西去。董卓一走,关东联军则作鸟兽散,开始割据混战,彼此“还相吞灭”①。初平三年(公元 192)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部下吕布杀死,后来, 他的部将又相互攻杀,使“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②。至建安元年(公元 196)汉献帝辗转返回洛阳时, 割据局面已经形成: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公孙瓒占据幽州,陶谦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 孙策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而刘备立足未稳, 依违于各割据势力之间。就在这一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 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地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其父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少机警,有权术,20 岁时举孝廉为郎。他担任过洛阳北部尉,执法严明,不畏权豪;后在济南相任上,罢黜贪官污吏,禁断一切淫祀。由于权臣专朝,贵戚横恣,他惟恐招致家祸,便托病辞官。灵帝中平五年(188)组建西园新军,他才复出,任典军校尉。董卓专权后,曹操逃出洛阳,到陈留聚兵 5000 人,参加讨董联军。初平三年(192),

青州黄巾军攻杀兖州刺史,曹操入据兖州,击败黄巾军,收受降卒 30 余万, 男女百余万口。他改编其中精锐者,号称“青州兵”,从此势力大振。当时, 大河南北几经战争破坏,城邑夷为丘墟,田园一片荒芜,粮食极端缺乏,不少割据武装因饥饿而瓦解离散,不攻自破。于是,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的同时,开始在许都周围实行屯田,当年获得谷物百余万斛,以后又把屯田制推广到其它地区,为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曹操大体上平定黄河以南时,袁绍也平定了黄河以北。建安五年

(200),双方决战于官渡(今河南中平境内)。袁绍兵多势众,粮草丰足,

①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典论·自叙》。

② 《后汉书·董卓传》。

但刚愎自用,多疑少决。曹操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连连挫败袁军。后来,曹操又两次袭击袁军运粮车,烧光全部粮草,终于在官渡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取得了统一北方的决定性胜利。官渡战后,袁绍病死, 其子袁谭、袁尚自相攻击,曹操乘机挥师北上,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荆州,企图扫平南方割据势力。这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举州而降。依附于荆州的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谋士诸葛亮到江东,同孙权结盟,共谋抗曹之计。曹操率 20 余万众、号称

80 万大军东进,与孙刘联军 5 万人遭遇于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曹军“远来疲敝”①。军中流行疫病,北人不习水战,荆州降卒则持观望态度。孙军主帅周瑜派将领黄盖诈降,因风纵火,焚毁曹军舰船,然后孙刘大军水陆并进, 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转而经略关中,击破韩遂、马超, 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后,又西取益州,占据汉中。当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北攻樊城(今湖北襄樊)时,孙权袭杀关羽,夺得荆州,接着又占有交州。公元 220 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称王,国号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