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长城

为防止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又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长城。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都曾在北边“筑长城以拒胡”。秦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秦始皇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一条从临洮(今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郡碣石的万里长城。长城作为工程建筑体系是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的。关隘,也称关城,往往设在高山峡谷等险要处,扼守要冲,以极少兵力抵御较多敌人,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目的。城墙,是长城的主体,一般随地势而筑,城台,分墙台、敌台和战台三种。烽燧,也叫烟墩、烽火台。大部分建在高山顶上或平地转折处,专为传递军情之用。秦始皇派大军在长城沿线驻守,并在这一线设立 10 余个郡,管辖和开发长城沿线地区,又大量移民前往开垦,以保证边防的供应。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对保护北部边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