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其父孙坚原来依附于袁术,坚死后,弟孙策代领其众,向江东发展。孙策遇刺死后,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多方招延俊秀,征聘人才,获得豪族人士如张昭、周瑜、吕蒙、陆逊等的支持,一时号为多士。当时分布在江南山地的越人后裔被称为“山越”,他们对孙权的统治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孙权一再派兵藉剿,大批的山越被迫迁出山区,其强壮者被征为兵,孱弱者则编入民户。在孙吴军队中,山越几占一半。他们逐渐和汉族人民融合。

赤壁战后,孙权对刘备占有荆州耿耿于怀。刘备夺取益州,孙权立刻要求他退出荆州。经过一番较量,双方达成妥协: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但孙权仍不满意,最终把刘备挤出荆州。孙权对曹魏则凭借天险,实行“限江自保”的政策。曹丕称帝时,封孙权为吴王,而孙权惟恐曹军大举进讨,故长期不敢称帝。魏军虽然多次兴兵,因为力量不足,且不习水战,故双方得

① 《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失相当。黄武元年(公元 229),孙权终于称帝。

孙吴的统治是以江南大族豪强为基础的。大族豪强的代表人物官居高位,而“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千数”①。他们身为国家将帅,还拥有私兵部曲,父子相传,兄死弟继,代代统兵。这就是所谓世袭领兵制。所以,魏将邓艾曾经对司马懿说:“孙权已殁,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②。孙吴又把大量佃客赏赐给有功的领兵将领,使之变为私附,至孙吴后期,江南大族已经是“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了③。由此可见,江南士族在孙吴统治时期已经逐渐形成了。

孙权晚年,敢于直言的元老大臣已相继去世,他变得刚愎自用,猜忌残忍,还经常沉缅于酒。在立太子时,孙权反复无常,大臣因此分成两派分别党附于两个皇子。孙权恐怕引起内部分崩离析,另立少子孙亮为太子,而孙亮继位时年方 9 岁。从此,吴国政治日益混乱,对人民的剥削压迫加重,使国无一年之储,家无一月之蓄。吴末帝孙皓是一个暴君,动辄施用剥皮凿眼的酷刑。朝中大臣大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已经无法统治下去。

西晋咸宁五年(279),晋武帝分 6 路出兵伐吴,势如破竹。吴军望风而逃,孙皓只得投降。

① 《三国志·吴志·朱治传》。

② 《三国志·吴志·邓艾传》。

③ 《抱朴子·吴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