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与北周

东魏武定八年(550),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西魏恭帝四年

(557),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

高欢执东魏朝政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而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建大丞相府,“自是军国政务,皆归相府”①。北齐代魏,仍然都于邺城, 但北齐诸帝经常住在晋阳。因此,北齐有邺城和晋阳并立的两个尚书省。

高欢是六镇的鲜卑化汉人,依靠以鲜卑人为主的六镇军人夺取政权。他尽力满足鲜卑新贵的利益,宽纵他们贪赃枉法,欺压汉族人民;但为了维持内部稳定,他也与汉人豪强大族合作,调和鲜、汉关系。他对鲜卑人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何以陵之?”他又对汉人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 汝何以疾之?”②。

在东魏北齐的统治集团中,鲜、汉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掌握在鲜卑贵族手中。高澄当政时,改革北魏的“停年格”,选用了一批汉族人士。御史中丞崔暹在高澄的支持下,弹劾权要,抑制鲜卑势力。但高澄死后,鲜卑贵族就进行报复,崔暹等被处流放。高洋称帝时,又任用汉族人士杨愔为宰相, 然而也终于被鲜卑贵族所杀害。北齐统治者不懂治道,统治无术,而又排抑汉人,听任鲜卑权贵胡作非为,必然导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至北齐后期, “赋敛日重,繇役日繁,人力既殚,帑藏空竭。乃赐诸佞幸卖官,或得郡两三,或得县六七,各分州郡,下逮乡官,亦多降中旨,故有敕用州主簿,敕用郡功曹。于是州县职司,多出富商大贾,竞为贪纵,人不聊生”③。

相比之下,关中的人力、物力都不如关东,但是,宇文氏统治下的西魏北周却是另一番景象。宇文泰是鲜卑宇文部人。他主持西魏朝政后,积极争取汉族大族豪强的合作,在他们的支持下,实行一系列改革。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是宇文泰的得力助手,他制定计帐和户籍制度,提出“先修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的六项措施,这就是后来作为施政纲领颁行的“六条诏书”。其中,针对九品中正制以来“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要求选官应“不限资荫,唯在得人”①。这是选举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宇文泰又令苏绰、卢辩依《周礼》官制,以六官代替三省。但六官不便,故也兼用秦汉等官,这是不成功的改革。

兵制改革同样是在复古的名义下进行的,却取得成功。宇文泰仿周官六军之制,建立府兵制。他把军队分为六军,分属六柱国大将军率领,每柱国下辖二大将军,每大将军督二开府,共 24 军。府兵不入民户户籍,免除租调和力役。府兵的地位高于过去的兵户,所以战斗力较强。后来,宇文泰还把汉族大族的私人武装“乡兵”收归朝廷,既增强了兵力,也缓和了民族关系。

北周建立后,政权掌握在宇文泰之侄宇文护手里。武成二年(560),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周武帝杀掉宇文护,又继续进

① 《北齐书·神武纪下》。

② 《通鉴》卷 157。

③ 《北齐书·后主纪》。

① 《周书·苏绰传》。

行改革。他整顿吏治,惩处隐瞒田地户口的官僚、地主;减轻赋税,发展农业;释放奴婢,把一部分奴婢转为部曲、客女;禁断佛、道二教,烧毁大量佛像佛经,强制 300 余万僧尼还俗。这些改革使北周日益强大起来。建德六年(577),北周出兵消灭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