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业

  1. 牛耕与铁农具

西汉初期,牲畜比较缺乏,牛耕尚不普遍。《淮南子·主术训》说:“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大约在汉武帝以前,“蹠耒而耕” 还是一种重要的耕作方式。为了促使牲畜繁殖,封建国家下令禁止杀牛,凡杀牛、盗牛、盗马者,要受很重的刑罚。法律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

①。到汉武帝初年,民间牛马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许多地区“牛马成群,农

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②。牛耕的主要方式是二牛抬杠,即《汉书·食货志》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耕”。但在一些“地势温湿,不宜牛马”的地区,农民仍然“蹠耒而耕,负担而行,劳累而寡功”③

西汉时期,铁制家具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翻土用的有臿、铲、钁和铧,除草用的有锄,收割用的有镰,它们的形制和用途都配合得很好。辽宁抚顺曾发现西汉初期的铁钁 60 余艰。河南临汝夏店西汉冶铁遗址发现大

小铁钁 300 余件。铁口式凹字形弧刃或尖首的臿,以及“一”字形平刃臿在北方一些地区出土不少。长沙西汉晚期墓中,曾发现持“两刃臿”的俑。锄和镰的形制,与战国末年比较,变化不大,但适于垄间中耕的弧刃锄发现较多,而且出现了钩镰。出土的犁铧,多数属于西汉中期以后。西安西郊一个铁农具窑藏中,曾发现大小铁铧、犁镜等农具达 85 件。全铁犁铧的特点是厚色耐用,破土力强,适于深耕。特别是犁镜的发明,在犁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陇县,河北满城和辽宁辽阳三道壕等地发现的巨型犁铧,至少需要两头壮牛才能牵引,估计大多用于开沟修渠①。根据考古资料可以了解,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配套,门类品种相当齐全②。汉昭帝时,贤良在盐铁会议上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用力鲜,功自半。器便与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③。可见铁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考古资料表明,东汉铁制农具出土地区比西汉进一步扩大。在边远的广西、甘肃、新疆等地都发现了犁铧,在宁夏还发现了犁镜。此外在山东滕县、安丘,安徽寿县,河北保定、石家庄、承德,甘肃天祝等地,都有巨型铁铧发现,说明犁铧的使用已较西汉普遍。从出土的画像石和壁画可以看到,东汉耕犁的结构比西汉也有了改进。江苏睢宁双沟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的犁箭,已刻画出活动的木楔。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的犁铧,装在犁床之上另一部件的前端与犁箭交叉,表明可以上下移动,用于控制深浅。上述两处牛耕图很明显,当时已用牛环牛辔导牛,因而图中只绘刻一人扶犁驱牛。这种牛耕方式已超越了《汉书·食货志》中所说的“用耦耕,二牛三人”的阶段。东

① 《盐铁论·刑德》。

② 《盐铁论·未通》。

③ 《盐铁论·未通》。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 459—461 页。

② 同上书,第 463 页。

③ 《盐铁论·水旱》。

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 国家之为强弱也。建武之初,军役亟动,牛亦损耗,农业颇废,米石万钱”④。由此可见牛耕在当时农业生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