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中外关系 一 与海东诸国的关系

  1. 高句丽、百济、新罗

高句丽、百济、新罗是当时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与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经常有使者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

汉魏之际,高句丽建都于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其地“南与朝鲜、◻ 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①。当时,高句丽不断和汉辽东、玄菟、乐浪三郡以及鲜卑等族进行战争。曹魏正始五年(244),公孙渊灭后,高句丽企图夺取辽东,被曹魏所败。高句丽转而向朝鲜半岛发展,攻占平壤。后来,慕容氏建立前燕,高句丽又再度进攻辽东,结果被前燕所败,丸都也遭毁坏。至后燕时,高句丽乘虚夺取辽东。高句丽长寿王十五年(北魏始光四年,427),高句丽迁都平壤,成为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人户叁倍于前魏(曹魏)时”

②。高句丽与我国北方的十六国北朝政权、南方的东晋南朝交往频繁,几乎每

年都互派使者。刘宋时,高句丽一次就赠送马 800 匹,刘宋相应回赠了许多

礼物。北魏太武帝时,高句丽每年赠送黄金 200 斤、白银 400 斤,北魏也回赠等值的礼物。

高句丽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国中设立太学,派人从中国取去五经、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晋阳秋》等许多书籍。中国的医药、历法随之传入。前秦时,佛教也传播到高句丽。中国文化还从高句丽传到百济、新罗和日本去。

公元 4 世纪中叶,百济兼并了马韩其它部落,建立了国家。百济“地界东极新罗,北接高句丽,西南俱限大海。东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余里”。

①百济也与中国南北政权保持友好关系,既派遣使者到北朝都城洛阳、邺城、

长安,又派遣使者到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百济仰慕汉文化,用刘宋“元嘉历”。萧梁时,百济使者到建康,“表请《毛诗》博士,《涅槃》经义,并工匠、画师”②,梁武帝一一应允,满足他们的要求。百济使者还带回去大量的手工业品。

新罗是继百济之后,由辰韩、弁韩联合而建立的国家。其地处朝鲜半岛的东南部,都于庆州。早在西晋时期,辰韩就曾经 3 次派使者到过洛阳,互

赠礼物。南朝时,新罗使者 4 次远渡重洋到建康访问,双方关系良好。新罗和百济文化都受到从中国传入的佛教文化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