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代汉及改制

王莽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他的伯、叔曾先后在元、成时候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轮流执政。成帝时,王氏兄弟五人曾同日封侯,显赫一时。王莽因父亲早死,在王氏家族中被认为是比较“贫寒”的。他凭借王家的声势, 广泛结交权贵和士人。他疲日显得“谦恭俭朴”,“勤学博览”,得到统治阶级中不少人的好感和信任。哀帝死后,幼小的平帝继位。王太后临朝,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掌握了大权。王莽在执政后,恢复汉宗室和功臣后裔的封爵,给年老退职的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以终身食三分俸禄的享受;并且扩充太学,增加博士、太学生名额,为学者“筑舍万区”,在郡、县、乡聚都设立学校,设置经师;又网罗通晓逸礼、古书、天文、历算、乐律、兵法、文字训诂、医学方术以及能教授五经的士人前后数千人。这样,他就进一步争取到了官僚贵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拥护。对于人民,王莽也施行了一些小恩小惠,企图以此来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元始二年(公元 2 年),

郡国发生旱蝗灾害,农民四出流亡,王莽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 30 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不少公卿大臣也不能不表示慕效。

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束手无策的统治阶级把希望寄托在王莽身上,人民对王莽也产生过一些幻想。王莽的声誉蒸蒸日上,吏民因王莽辞受新野田的封赏而上书的前后竟达 48.7 万余人。各地官吏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王莽献祥瑞,歌功颂德。一些在王莽羽翼下的官僚和知识分子便假托符命为他制造代汉的理论。王莽经过长期的策划,由“安汉公”而“宰衡”,由“宰衡”而“摄皇帝”,终于在居摄三年(公元 8),代汉称帝,改国号叫“新”。西汉王朝结束了,但西汉社会遗留下来的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王莽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陆续颁布法令,附会《周礼》,托古改制。

始建国元年(公元 9),王莽下诏,历数西汉社会兼并之弊,其中最主

要的是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诏令说到权势之家占田无数,而贫弱之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又置奴婢市场,把奴婢同牛马关在一起,专断奴婢性命。针对这种情况,诏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男口不足 8 人而土地超过 1 井(900 亩)的人家,把多出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无田者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有敢表示违抗者,流放四裔。

王莽颁布这个诏令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改变私人的封建土地所有权,不是也不可能是改革奴婢的社会地位,而只是冻结土地和奴婢的买卖, 以图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在此以后,地主官僚继续买卖土地和奴婢,以此获罪的不可胜数,因此他们强烈反对这个诏令。始建国四年, 王莽不得不改变这个诏令,宣布王田皆得买卖;犯买卖奴婢罪者也不处治。这样,王莽解决当前最主要的社会矛盾的尝试,很快就失败了。但是,王莽所定王田、私属之制,名义上还存在,直到地皇三年(公元 22),即王莽政权彻底崩溃前夕,才正式宣告废止。

始建国二年,王莽下诏实行五均六筦,企图以此节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并且使封建国家获得经济利益。五均是在长安以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每季的中月,司市师评定本地物价,叫做市平。物价高过市平,司市师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民因祭祀或丧葬需钱,可向政府借贷,不取利息;欲经营生产而缺乏本钱的,也可低利借贷。

六筦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同时控制名山大泽,向在名山大泽中采取众物的人课税。六筦中除五均赊贷一项是平准法的新发展外,其余五项都在汉武帝时实行过。王莽用来推行五均六筦的,多是一些大商贾,这也同武帝以贾人为盐铁官一样。但是武帝凭借强大的国家力量,能够基本上控制为国家服务的商人;而王莽则没有这样的力量可以凭借,所以对这些人也无能为力。这些人乘传巡行,与郡县通同作弊,盘剥人民,损公肥私。所以王莽实行五均六筦,同武帝实行同类措施相比,其结果也就各异了。

居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 5000, 契刀一值 500,大钱一值 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铢钱,另作小钱,与大钱 1 值 50 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 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地皇元年(公元 20),王莽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货币不合理的变革,引起了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实际上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苦死者十之六七。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 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在政治制度方面,王莽也大事更张。他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县名和行政区划,都大大加以改变。他还恢复五等爵,滥加封赏。官吏俸禄无着,

就想方设法扰民。

为了转移各阶级对改制的不满,王莽还挑起与四周各族的民族斗争。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故意贬低少数民族的地位,无理加以侮辱,如把匈奴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其后,又连续发动对东北、西南各族和匈奴的非正义战争。曾派 10 余万人镇压西南的钩町族,其中

有十分之六七死于饥饿病困之中;又从各地征发 30 万人进攻匈奴。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战争的骚扰,使各族人民遭到了极大的痛苦与灾难。

当时广大农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谷价腾贵,百姓流离。到王莽末年,“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饥死者什七八”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