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

  1. 外戚、宦官擅权

东汉和帝开始,各族人民反抗斗争迭起,朝廷内部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政局面,整个封建统治呈现出腐朽景象。

东汉时皇帝专制权力更加集中。朝廷机构中设尚书台,总揽行政权柄, 丞相一职变成徒具其名的空衔。在正常情况下,皇帝裁决政事,然而一旦皇帝早死太子年幼时由谁来辅政,便发生了新的问题。太子年幼即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便直接接触大臣,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这就为外戚窃取大权造成了机会。外戚自恃亲贵,骄横擅权,无视幼主,朝中大臣均仰承他的鼻息谢事。及至皇帝成年,不甘忍受外戚胁持,为了把大权夺回到自己手中,就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掌权的局面。可是, 皇帝死后,宦官政治身份卑贱不能辅政,于是接着又有新的外戚上台。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便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章帝死后,和帝即位,年仅 10 岁,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以大将军位加官侍中,出入宫廷,“权震朝廷”。窦氏一门富贵,其子弟亲戚,飞黄腾达, “刺史守令,多出其门”①。和帝年龄稍长,对窦氏弄权不满,他倚靠宦官中常侍郑众等,于永元四年(公元 92),诛除窦氏集团在太后身边党羽,下令收宪大将军营印绶,遣归封国迫令自杀。郑众因功封侯,参与政事,宦官势力开始增长起来。

和帝死,邓太后为了长期把持政权,废和帝长子,立生下仅百日的婴儿为帝,即殇帝。殇帝死后,她又迎立 13 岁的安帝,继续由自己掌握大权,其兄邓骘辅政。从窦氏的失败中,邓太后汲取了教训,她比较抑制其兄弟子侄的过份骄横,在控制政权方面,则更多地依靠宦官。邓太后死后,安帝亲政, 重用宦官李闰、江京,皇后阎氏兄弟阎显也在朝居位,形成了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权的局面。

安帝 32 岁死。阎太后与阎显迎立章帝孙北乡侯刘懿(少帝),不终年而

死。宦官孙程等 19 人拥立废太子刘保即位,是为顺帝。阎显被杀,阎太后被迁,阎氏倒台,孙程等均被封侯,宦官权势一时增强。

顺帝以后,外戚梁氏掌权。后父梁商、兄梁冀相继任大将军,历冲帝、质帝、桓帝四朝,成为外戚执政的极盛时代。在梁冀掌政 24 年中,梁氏一门

出了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卿相尹校共 57 人。梁冀所立质帝在上朝时目指梁冀对朝臣说:“此跋扈将军也!”遂被梁冀毒死。太尉李固等主张建立长君,以安定帝位,触犯了梁冀的忌讳,遂被诬陷下狱死。梁冀扶立尚未成年而又昏庸无能的桓帝。从此,“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

①,当时,朝廷大小政事,都由他决定;百官的升迁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谢

恩,才能到尚书台办手续;地方郡县每年进献的贡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给梁冀,然后才把次一等的献给皇帝。专横暴虐,达到了极点。

梁冀及其妻孙寿,都穷奢极侈,大肆搜刮财富,强占洛阳周围大片土地

① 《后汉书·窦宪传》

① 《后汉书·梁冀传》。

兴修苑囿,还虏取民间子女做奴婢,多达数千人,诡称是“自卖人”。

延熹二年(159)梁太后死,桓帝与中常侍单超等密谋,除掉梁冀。公卿列校刺史被连及者数十人,故吏宾客罢黜者 300 余人,“朝廷为空”②。

梁氏灭门之后,中常侍单超、徐璜、且瑗及小黄门左■、唐衡,因参与谋诛梁冀有功,5 人同日封侯。他们执政后,骄横跋扈,“手握王爵,口含天宪”③,狐假虎威。灵帝时,宦官气焰更盛,曹节、王甫、张让、赵忠等把持朝廷。灵帝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④。

外戚宦官专政时期,东汉封建政权日益腐朽,不论外戚宦官以及他们的党羽,都公行贿赂,贪赃枉法,搜刮财货。梁冀被诛,抄没家财竟达 30 余万万,抵上东汉全年租税之半。宦官集团除本身穷奢极欲之外,又收养子传袭封爵,兄弟族人姻亲多任州郡长官,盘剥百姓。五侯秉政时期,他们的“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⑤。大宦官侯览前后强夺人宅 381 所,田 118

顷,起立宅第 16 区。他们的家人甚至公然劫掠行旅。

外戚宦官都是伴随专制皇权而来的产物。从统治机构来看,东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专制体制进一步完备,然从东汉一朝全局来论,中央集权的约束力,已不可与西汉同日而语。豪族大地主出身的大官僚以及依附于他们的门生故吏,已形成官僚集团势力,并且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