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猿人的广泛分布

随着材料的增加,我国远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有愈来愈向前延伸的趋势。就目前我国对地层时代划分的标准而言,有的专家曾经建议“到与早更新世相接的上新世地层中去寻找最早的人类和他们制造的工具”①。不过,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还只有 200 万年左右。80 年代中期,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发掘出猿人乳门齿 2 枚、恒门齿 2 枚、带有两颗牙

齿的左下颌骨 1 块。据测定,“巫山猿人”的时代距今 201—204 万年。②在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于 1965 年发现了“元谋猿人”。主要发现有猿人的左、右上内侧门齿两颗,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后来在元谋猿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发现用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四件,在这个地区还采集到其它的石制品十几件。在厚约 3 米的三个地层中零星散布有炭屑,还并存有烧骨, 是否人工用火的遗迹,现在尚不能断定。和元谋猿人化石并存的有多种哺乳类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有许多是食草类动物。一般认为,元谋猿人距今大约为 170 万年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有用锤击法打制的砍

斫器、刮削器等 30 多件,还有人工砍斫过的残鹿角两件以及一些烧骨。西侯

度文化可以追溯到 180 万年以前,但没有猿人化石发现。河北阳原县的小长

梁和东谷坨发现有各种石器 800 多件,同时发现的动物残骨有一些带有明显

的人工修理痕迹,其文化距今 100 万年左右。

60 年代中期,在陕西蓝田县东的公王岭和县西北的陈家窝发现有中更新世时代的猿人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公王岭发现有猿人的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 3 颗臼齿,属于同一个 30 多岁的成年女性。头盖骨甚低平,

骨壁极厚,脑容量约为 780 毫升,具有比较原始的特征。专家们对化石的年

代有不同的测定,一般认为公王岭猿人距今约为 100 万年左右。陈家窝发现

有猿人的 1 个完好的下颌骨并附连 13 颗牙齿,属于老年女性。陈家窝猿人距

今约 50 余万年。蓝田猿人遗址发现有数十件石器,还有四五十种动物化石。和蓝田猿人时代接近的有“郧县猿人”,70 年代中期发现于湖北郧县梅铺龙骨洞。化石材料有 4 颗牙齿和 1 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以及 20 多种时代比较古老的哺乳类动物化石。此后不久,又在郧西县的白龙洞发现两颗猿人臼齿,时代与郧县猿人相近。

“北京猿人”的发现和研究,是本世纪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重大收获。北京猿人遗址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原为一个长约 140 米、宽约 20

米的山洞。文化堆积层厚达 40 多米。自 1921 年到 1966 年历次发掘所得猿人

① 贾兰坡、王建:《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其文化遗物》,《文物》1982 年第 2 期第 68 页。

② 见《文物考古工作十年》第 251 页,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版。

化石材料有头盖骨 6 个、头骨和面骨碎片 14 块、下颌骨 15 块、股骨 7 段、

胫骨 1 段、肱骨 3 段、锁骨 1 根、月骨 1 块,零散和附连在凳骨上的牙齿 153

颗。这些化石材料分属 40 多个个体。北京猿人头骨有较多的原始性状,头骨低矮,其最宽大的位置在颅骨基部,前额低平并且明显向后倾斜,眉脊骨粗壮并向前突出,颅骨很厚,平均厚度几乎为现代人的一倍,面骨粗大,眼眶深而宽阔,鼻骨很宽,鼻梁较平扁,颧骨高而向前,上颌明显突出,下颌宽大并向下后方倾斜。牙齿的齿冠和齿根都比较粗大,咬合面有复杂的纹理。北京猿人的肢骨虽然带有一些原始性质,如股骨稍稍向前弯曲、因管壁厚而使髓腔较小、股骨主干上部平扁等,但是其总体特征则与现代人相近。这是长期劳动所形成的体质进化的结果。根据五个成年人头骨化石测算的结果, 可以知道北京猿人的平均脑容量为 1088 毫升,比南方古猿的脑容量大一倍。

北京猿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 6 米。灰烬层里不仅有木炭,而且有因被烧烤而布满龟裂纹的石块和石器、因烧烤而扭曲变形的鹿角、烧烤过的朴树籽和各种兽骨等。北京猿人的用火遗址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内容最丰富的古人类的用火遗迹。北京猿人遗址所发现的各种石器有 17000 千多件,此外还有大量石片和石核。据研究,北京猿人采用砸击、锤击、碰砧等方法制造石器。石器分为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石球等六类,其中以刮削器、尖状器居多。根据各种方法测定,北京猿人底部堆积层形成于 70 万年前,顶部堆积形成的时间距今 23 万年左右。

北京猿人在周口店一带先后生活近 50 万年之久。

80 年代初期所发现的“沂源猿人”的时代距今约 40 万左右。主要化石

材料有猿人头盖骨 1 块,眉骨两块,肱骨、肋骨、股骨各 1 块,牙齿 6 枚。所有材料分属两个成年猿人个体。据观察,其眉骨的粗壮和牙齿的原始性都与北京猿人相似,同出的动物化石有许多也见于北京猿人遗址。

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的有 70 年代末在河南南召县杏花山发现的

“南召猿人”和 80 年代初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的“和县猿人”。南召猿人

遗址发现右下颌臼齿 1 颗,石器 300 多件。和县猿人遗址发现近乎完整的属

于男性青年个体的头盖骨 1 个、附连两颗臼齿的左下颌骨 1 个、牙齿 9 枚和一些头骨残片,还发现了石器、成批的骨角器以及烧过的骨头、牙齿、灰烬等,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 40 种。和县猿人的脑容量约为 1025 毫升,与北

京猿人接近。据测定,和县猿人的时代距今约 24—28 万年。近年在南京江宁县汤山的石灰岩溶洞里也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其时代与和县猿人相距不远。

“金牛山猿人”发现于 80 年代中期,遗址在辽宁营口县西金牛山的洞穴里。主要化石材料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猿人头骨,此外还有脊椎骨、肋骨、腕骨、掌骨、趾骨、髋骨、尺骨、指骨、跗骨等比较罕见的猿人骨骼化石 50 余件,并且这些材料全部属于一个个体,从而为研究猿人情况以及准确复原猿人体貌提供了方便。据测定,金牛山猿人的时代距今 28 万年左右。70 年代中期,在金牛山西部的一处裂隙与洞穴堆积层中发现有旧石器时代初期和晚期的文化。其初期文化,从石器的打片技术、尖型以及加工方式等方面的情况看,都与北京猿人的石器相似,具有明显的共同性。

猿人的化石和遗址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发现猿人文化的地方还有山西芮城匼河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窑村、湖北大冶石龙洞、贵州黔西观音洞、辽宁本溪庙后山、安徽巢县与水阳江两岸、陕西洛

南和汉中梁山等地。按照古人类学的划分,这些猿人都属于“直立人”的范畴,其生活的时代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在距今 200 万年至

25 万年之间。这个阶段的古人类经过漫长世代的劳动实践,使人类社会缓慢进步。采集和狩猎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至迟到北京猿人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火和熟食。在这个阶段,石器加工技术有所进步。较早时期的石器, 如西侯度遗址、元谋猿人遗址、匼河文化遗址等所发现的石器多以石英或砾石为原料,采用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其刮削器只是简单地打击出凹凸不平的刃缘,并不进行再次加工。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到了蓝田猿人时期,部分石器就有了第二次加工的迹象。到北京猿人时期,则大部分石器的边缘部分都已经进行了二次加工整理,未经修整的则只占很少部分。从北京猿人的材料看,处于第 8—13 层的早期石器多用软质砂岩为原料,采取简单

地碰砧法和锤击法进行十分粗糙的加工,成品率低,器形不规整;处于第 1

—7 层的晚期石器多用优质石料,属于最晚时期的顶部的石器还用燧石为原料,器形趋于长薄并且规整,类型增加,多见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的尖状器、石锥、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尽管还存有一器多用的原始性,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晚期的石器制造技术还是比早期大有提高。再从用火的情况看,北京猿人遗址的灰烬层厚可达 6 米,而时代比北京猿人晚的猿人遗址则没有发现这样厚的灰烬层。这种变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后期的猿人逐渐掌握了某种人工取火的办法,不再需要日夜燃烧篝火以保存火种的缘故。这些情况表明,在劳动实践中,猿人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深化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猿人时期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据统计,在北京猿人的 40 个个体中有半数是

夭折的,大多死于 40 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