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服饰与饮食
从考古发现所见二里头遗址铜器、玉器表面附着的纺织物的情况推测, 夏代的服饰质料贵族为丝帛,普通民众为麻布。商朝情况与夏代相似。甲骨文的“衣”字,为殷人上衣之形。殷墟墓葬出土的跪坐人像都穿交领右衽的短衣,与甲骨文“衣”字相合。殷人还将兽皮剪裁缝缀成直领右衽的上衣, 甲骨文“裘”字即为其形。从字形上看,当时的裘是毛向外而制成的。殷人上着衣,下着裳。当时的裳类于后世妇女的短裙。为避免腿部寒冷,还用窄幅布从胫到膝缠绕几层,称为“邪幅”,类似于后世的裹腿。从所出土的商朝玉人和大理石人的情况看,殷人已有高高的帽子或平顶式的帽子。甲骨文有一些为编发的人形,殷墟出土的玉人亦有带发辫者,这表明殷人有些是不著帽的。现在所说的鞋,汉以前称为屦。殷人一般穿麻葛等制成的屦,殷墟出土的跪坐石人穿的翘尖鞋当即这种屦。
周代的服饰比商朝精制讲究,社会上不同等级之间有了更多的、更显著的差异。殷代的上衣下裳之制在周代依然行用,上衣仍以右衽交领为常式, 但下裳之外还有蔽膝。至人还有将上衣与下裳联为一体者,称为“深衣”。周人衣服上常佩带各种饰物。彝铭记载常见的赏赐之物里有朱黄、幽黄、金黄等,一般认为“黄”即指佩玉。当时的贵族以丝、帛、裘、毛等为衣服原料,长袍狐裘,宽带深衣,配以各种玉饰,十分美观舒适。广大民众的衣服则以麻、葛、粗毛等为原料,式样短小,以便劳作。《诗经·七月》说“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褐”指粗毛或粗麻织成的短衣,劳苦群众连这种短衣也是没有保证的。周王和各级贵族著冕、弁;士著冠;普通民众著巾、帻。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下,贵族的屦分为“命屦”、“功屦”、“散屦”等多种, 颜色和式样均有所区别。
夏朝造酒的技术比较发展。二里头遗址墓葬的随葬陶器,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可见贵族盛行饮酒之风。此风在商朝更盛。周初人批评商朝不仅纣王“荒腆于酒”,而且其它的人也都酗酒成风,“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①,认为酗酒是商朝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考古发现所见商朝酒器,如壶、尊、爵、觚、斗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为一代风尚之物证。殷人重视酒器,湖北黄陂盘龙城早商遗址的一座大墓里,凡酒器大都置于椁内,而饮食器则置诸椁外,可见墓主是一位嗜酒之人。西周初年,大力禁酒, 只特许殷遗民“自洗腆,致用酒”①,以照顾其习俗,周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准饮酒的。酗酒之风在周初虽然有所收敛,但时过境迁,禁而不止,饮酒之风在周代依然盛行。周代的甜酒称为醴,以制作原料的不同又分为稻醴、黍醴、粱醴等种类。以黑黍酿造并加以香料的酒,称为鬯,常用于祭祀或赏赐, 是周代酒的珍品。
商周时代人们所吃的粮食主要有黍、稷、粟米等。当时没有石磨,所以不吃面食,而以粒食为主。当时将麦、稻、黍、稷等舂去麸糠之后即整粒蒸煮而食。《诗经·生民》所说“或舂或榆,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就是舂米蒸饭情形的写照。商周时代,主要用鬲、鼎、罐等煮粥,用甗公甑蒸饭。蒸饭器具在考古发掘中所见远比鬲、鼎、罐等为少,说明当时多数人
① 《尚书·酒浩》。
① 《尚书·酒浩》。
是以粥为主食的。商周时代贵族墓葬常有成组、成套的精美食器、酒器出土, 可见其饮食是很奢侈和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