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科技

  1. 天文历法

在先秦时期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的天文学在历法编制、天文仪器制造和天象观测、宇宙理论模式等方面都形成了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体系,影响到后世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从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到西汉末期《三统历》,再到《后汉四分历》、刘洪《乾象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体系,其特点为:阴阳合成的形成(既考虑月象,又考虑太阳节气),其中包括气(廿四节气)、朔(合朔时刻)、闰(用放置闰月来调整月和年的周期)、五星(周期、位置)、交食(日、月、食计算)等各方面内容。构成了历法的基本框架,为后世历法所遵循。

秦汉时期天文测量仪器的进步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制定太初历时,落下闳改进了浑仪。汉宣帝时,耿寿昌以铜铸成了用以演示天象的仪器——浑象。这在我国天文仪器史上是一个创举。东汉时著名的科学家张衡是浑天仪的集大成者。他发明的水运浑象仪,对浑天说能得到广泛承认,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仪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两汉时期,对于天象的观测和记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各种天象记录趋于完备。如出现了准确的太阳黑子记录。新星和超新星的明确记载也首见于汉代。第二,是天象记录日趋详尽、精细。如对日食的观测,不但有发生日期的记载,而且开始注意到了食分、方位、亏起方向及初和复圆时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