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加强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专制政策。汉初,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儒家学说虽从秦代的摧残压抑中逐渐复苏,但并未得到重用。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汉初所奉行的“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汉武帝开始提倡儒学,“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延聘“儒者数百人”,引起天下学士“靡然向风”①。元光元年(前 134),武帝召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得董仲舒所上《天人三策》。其中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②。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武帝的称许。元朔五年(前 124),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五经博士官置弟子员 50 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公卿、

① 《汉书·儒林传》。

② 《汉书·董仲舒传》。

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寄禄的主要条件。儒学得到了独尊地位,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