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与淝水之战

东晋初年,在门阀士族忙于建立江南小朝廷,进行权力的再分配的时候, 著名将领祖逖毅然率军北伐。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他南渡以后,不甘故国倾覆,主动请缨。司马睿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但只给少量给养,不给一兵一卒和兵器。祖逖义无反顾,率领旧部数百人过江。他中流击楫而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其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当时,北伐的形势非常严峻。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艰苦奋战了 4 年多,终于收复黄河以南的广大失土。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已务施,不畜私产,子弟耕耘,负担薪樵”①,从而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朝廷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并扼制祖逖后路。同时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十分激烈。这些使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而北伐前功尽弃。

统治集团的内争,极大地牵制东晋的北伐,庾亮兄弟经营北伐遭到反对; 后来,桓温主张北伐,也受到阻挠。朝廷另派不懂军事的诸裒、殷浩北伐, 及褚、殷一败涂地后才不得不同意桓温出兵。永和十年(354),桓温统领部骑 10 万,一鼓作气地攻入关中,驻军灞上。但因为他未能及时进占长安,贻误战机;前秦又坚壁清野,晋军乏食而退。十二年(256),桓温再次北伐, 一举收复洛阳。他几次建议还都洛阳,但朝中权贵在江南已经广有田园,反

② 《晋书·范汪传子宁附传》。

① 《晋书·祖逖传》。

对迁都。桓温还军后,朝廷改派他人守河南,遂使河南得而复失。太汗十年

(369),桓温第三次北伐,他亲督水军由黄河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因数战不利、粮储用尽而退兵,结果遭到前燕的夹击,损失三四万人。桓温把北伐作为扩大个人与门户威权的手段,比之祖逖,不免大为逊色。

从太元三年(378)起,前秦开始发动对东晋的进攻,占领了梁、益二州。尽管当时前秦国内民族矛盾仍然很严重,但苻坚企图一举统一全国。当时, 多数大臣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加以劝阻,唯有投降前秦的慕容垂、姚襄支持。符坚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①。一意孤行。太元八年(383)七月,他下令大举南征,“遣征南苻融⋯⋯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戍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

在强敌进犯之际,东晋宰相谢安举重若轻,从容布署。他派弟谢玄为前锋都督领兵 8 万应战。双方兵力悬殊,东晋处于劣势。但这时东晋内部矛盾比较缓和,“君臣和睦,上下同心”②,政局安定。而且,由谢玄指挥的北府兵主要是北方流民组成,战斗力强大。相反,由于前秦连年用兵,将倦兵疲, 而被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全无斗志。十月,前秦攻克寿阳,晋军退守硖石,秦军扼守洛涧,企国切断晋军救援。苻坚派东晋降将朱序去劝降,朱序反向晋军献计,建议乘秦军尚未集结,发动进攻,速战速决。于是,谢 玄派精兵 5000 人袭击洛涧,歼敌万余人。当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时,看见晋军部伍齐整,遥望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军,不禁大惊失色。

晋军水陆并进,与秦军隔着淝水相对而阵。谢玄要求秦军稍稍后退,以便晋军过河决战。苻坚挥师撤退,本想趁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但一退而不可止,阵脚大乱,溃不成军,自相践踏而死者无数。晋军乘机大举进攻, 获得全胜。秦军在逃亡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休息, 死者十有七八。苻坚身中流矢,逃回洛阳收拾残部,只剩 10 多万人。

淝水之战的结局说明,当时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还没有成熟。

① 《通鉴》卷 104。

② 《晋书·苻坚载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