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 《淮南子·泰族训》。

④ 《盐铁论·复古》。

秦统一前,货币非常复杂,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计算单位也很不一致。如齐、燕等国主要使用刀形的刀币;魏、韩、赵等国主要是流通铲形的紵币(又叫布币);楚国使用郢爰和形若海贝的蚁鼻钱;秦国使用圆钱。秦始皇统一后以秦国货币为标准,统一全国货币。具体措施是: 规定货币为两等,上等为黄金,以镒(旧说 20 两或 24 两)为单位,下等为铜币,圆形,重半两,上有“半两”二字。

统一度量衡制度是秦始皇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秦统一前,各国度量衡制度各不相同。秦统一后,秦始皇在统一货币的同时也实行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具体内容是:以秦国原来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 废除六国的旧制。新的度和量都以 10 进位,度的单位有寸、尺、丈、引;量的单位有合、升、斗、桶(斛)。衡制规定铢、两、斤、钧、石,24 铢为一两,16 两为 1 斤,30 斤为 1 钧,4 钧为 1 石。官府制作统一的度量衡器发至全国,以作为标准器。为了有效地统一全国度量衡,秦始皇还采取了定期检查和大力宣传的措施,并规定对不按统一度量衡制度办事的人绳之以法。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是有力的,而且它的制度也比较合理和简单易行,因此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在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各种度量衡单位的数值,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多变化,但各种基本单位及其相互的比值等制度都长期继续下来,而且基本保持着全国范围的统一,这也是秦始皇对国家统一事业的一大贡献。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异形和混乱,不但妨碍政令的执行,而且影响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即进行了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化工作。宣布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罢“不与秦文合者”。令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书体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既是儿童初学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标准的文字范本。与篆书通行的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又创造出一种比小篆更加简便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秦始皇派程邈对隶书进行整理,在全国推行。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

秦始皇统一文字,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用的字体,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国两千多年来汉语书面语言的统一, 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化古籍的保存和流传,尤其是对于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在秦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文字发展有演变,但文字却始终是相对统一的,而文字的统一对经济、政治的统一和发展又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