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计划、大纲与教科书

可以把本世纪苏俄学校教学和课程的 90 年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变动探索阶段(1900—1964 年)

十月革命前,俄国中等学校里基本没有化学课程,最多在“自然科学课程”之下有一些零星化学知识的介绍。十月革命后,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内容有所增加,但缺乏必要的教学计划和大纲。20 年代,由苏联国家学术委员会教育组制定的新教学大纲《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取消了学校课程的分科结构,而按自然、劳动和人类社会三个方面综合编制,并由若干单元将它们联接起来,故又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然而,它过分强调劳动,仅仅着眼于现实生活,作为劳动和艺术学科选修课的课时占了这个时期中等教育课程近三分之一的课时。如此组织起来的“生活单元”, 使教材失去了系统性和科学性,就化学教育来说,仅能获得肤浅、零碎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学起来既费时间又不深入。

“综合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因其固有的缺点而受到普遍批评。在1929 年苏联政府决定实施十年制教育之后,中学高年级教学大纲也重新编订,要求分科教学,注意每一科目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化学才真正开始了单独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仍很小。1930 年苏联教育人民委员部批准了 1929 年公布的单元设计教学大纲,其中又缩小了普通教育化学基本

知识的范围,继续坚持课程的综合编制。在 20 年代末期,苏联某些教育界领导人过分强调学校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把学校看做阶级斗争的工具,甚至还提出了“学校消亡论”和取消教科书的错误主张。

1931 年 9 月,联共中央针对普通学校不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情况,指出学校工作的根本缺点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普通教育知识”,要求学校以后必须依据严格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各科教学,取消选修学科,明确规定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1933 年 2 月,联共中央又责令撤消教育人民委员部关于取消教科书的一系列错误决定,并立即编出稳定的、合乎科学的教科书。这样,在 30 年代苏联又重新制定了新的化学教学计划和大纲,并几经修改,编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教科书。

30 年代,苏联成立了政府教科书征奖评定委员会,专门审查已经写成的教科书。该委员会还有权宣布教科书的悬赏征用问题,鼓励有关专家学者积极编写课本,参加教科书评比竞选。这为苏联教科书国定制度引进了竞争评选机制,促进了苏联中学化学教科书编写的发展。

卫国战争后,苏联为纠正 30 年代忽视劳动教育之偏,又实行了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恢复了选修课,其实主要是职业选修课,劳动与生产实习课时猛增。中学除了设置一般技术科目、生产教育一类的课程外,其他学科的构成和内容也从综合技术教育的观点出发,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化学课程增加了现代生产技术和工程的基础——有关化学现象和化学法则的课时,体现出学科教学同实际生活的联系。

2.课程现代化阶段(1964—1975 年)

1964 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主席团和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组织了历史

上从未有过的由 100 多名著名学者、高校教授和优秀中学教师组成的各科委员会和协调各科委员会的总委员会,以确定中学各学科的内容与性质,并开始了整整 10 年的课程修订作业,对教学内容进行现代化改革。苏联政府决

定,从 1966—1967 学年起有组织地在中学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并借鉴

国外现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成果,将生产劳动时间减少到只占总课时的 7%。从七年级起逐年开设选修课,其中包括一些化学课程和其他自然科学课程,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凯洛夫(H.A.кaиров,1893— 1978)在谈到当时的物理、化学课程时指出:

“要求从学校的教学大纲中,断然地剔除陈腐的材料⋯⋯在规划中等教育的新内容时,重新探讨物理、化学课程的传统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必须渗透现代科学的思想与原理。同时要展望物理、化学各个分支(例如固体论、原子核论、基本粒子论、原子与分子的电子构造、聚合物、地球化学等), 要求改变这些学科的其他部分的比重。这就意味着必须研究反映这些科学的现代发展水准的物理、化学的新结构。”①

凯洛夫在他主编的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中提出, 要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及综合技术教育的全面教育,但他认为应该将智育置于首位,他说:

“马克思认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中,智育即教养,应占第一位。” 载于 1963 年《苏维埃教育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克服教学科学的

落后”指出:

“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重大缺陷,其中有许多(尤其是高年级用教科书)未能反映科学的现代水平”,并进而指出,这些缺陷在数学、物理和化学一类重点学科中尤为严重,这些学科的内容仍处于 19 世纪科学的水准。”②

1967 年公布的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提出了许多不同于旧大纲的新要求。旧的化学教学大纲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目标,引进联系生产的课题, 而这次修订削减了其中的一部分。新大纲总的结构仍然是“化学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不过原子结构和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教学提前了,并且充实了化学键和电离理论等理论化学的内容,试图反映现代化学的最新成果, 提高课程的理论学术水平。

这个时期普通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天才学生设立学习包括化学和化学工艺等自然科学在内的学校或班级。如在大学里附设寄宿学校,在这里可以得到著名学者的直接指导。政府为这些天才学生编写了特定的教科书。这类学校(或班级)在教学内容、方法、学科等方面普遍实行了选修制, 并拥有许多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这些特殊的学校或班级培养出了不少杰出的化学人才。这些天资聪明的学生不到学龄孩子的 0.2%。

在 60—70 年代的十年制学校中,从七年级开始设置化学课,到中学毕业

共学习 4 年,前 3 年学习基础化学和无机化学,最后一年学习有机化学,总

①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32 页。

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23 页。

②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32 页。

共需 347 个课时。其中大约有 10%的时间用于实验课,但在一些学校未设实验课。一些苏联人士在批评当时的化学教学时指出,在一些学校里用一种低级的理论水平讲授许多化学课程,所使用的教学影片也是不适宜的。导致这些化学教学缺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化学教师缺乏训练,这使得学生们经常是大段大段地背诵课文中的材料,却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它们①。

这个时期,学校每周教学时间原则上是 1—4 年级为 24 课时,5—8 年级

为 30 课时,9—10 年级为 32 课时,但选修课不计在内。苏联普遍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但学校仍实行每周六日工作制,因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同意在学校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那样会加重学生负担,降低教学质量。苏联普通中学每学年分成 4 个学期,第一学期 9 月 1 日—11 月 4 日(11 月 5 日—11

月 9 日为假期);第二学期 11 月 10 日—12 月 29 日(12 月 30 日—1 月 10

日为寒假);第三学期 1 月 11 日—3 月 23 日(3 月 24 日—3 月 31 日为春假);

第四学期 4 月 1 日至学年末。每学年授课日为 220 天。现把俄罗斯联邦 1974

—1975 学年的中等教育教学计划列于表 7-4。从表中可看出,课时安排基本

上是保持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平衡,它们所占授课时数分别为 40%和 37

%,均比 50 年代的比重大。

1967 年苏联部长会议授权教育部,在必要时可举行标准教科书的公开和非公开的征稿竞赛。公开征稿竞赛就是教科书审定机构不指定教科书编写人,向社会公开招聘;非公开征稿竞赛则是委派某一学科的著名学者编写。但不管哪种做法都有竞争机制。编写者要根据《教科书编订竞赛标准规程》编写,并提交教育部,由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查。苏联的教科书编写奖励分几种,其中包括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最高荣誉奖、乌申斯基奖和苏联国家奖,最常见的是后一种,这是为奖励最高质量教科书编写而于 1970 年设立

的,奖金额为 5000 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