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0-1 洋务运动时期化学教科书一览①
书 名 |
原著者 |
口译者 |
笔述者 |
版 本 |
初版年 |
卷数 |
---|---|---|---|---|---|---|
化学指南 |
毕利干 |
同文馆本 |
10 |
|||
化学阐原 |
毕利干 |
承霖王钟祥 |
同文馆本 |
15 |
||
化学入门 |
丁韪良 |
格物入门本 |
1868 |
1 | ||
化学启蒙 |
艾约瑟 |
西学启蒙本 |
1 | |||
化学初阶 |
韦尔斯 |
嘉约翰 |
何了然 |
博济医局本 |
1870 |
2 |
化学鉴原 |
韦尔斯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1 |
6 |
化学分原 |
蒲陆山 |
傅兰雅 |
徐建寅 |
制造局本 |
1872 |
8 |
化学鉴原续编 |
蒲陆山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5 |
24 |
化学鉴原补编 化学考质 |
蒲陆山 富里西尼乌斯 |
傅兰雅 傅兰雅 |
徐寿 徐寿 徐建寅 |
制造局本 制造局本 |
1882 1883 |
6 8 |
化学求数 |
富里西尼乌斯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83 |
15 |
制火药法 |
利佳孙、华斯得 |
傅兰雅 |
丁树棠 |
制造局本 |
1871 |
1 |
爆药记要 |
美国水雷局 |
舒高第 |
赵元益 |
制造局本 |
1880 |
1 |
西药大成 |
来拉、海得兰 |
傅兰雅 |
赵元益 |
制造局本 |
1870 |
4 |
冶金录 |
阿发满 |
傅兰雅 |
赵元益 |
制造局本 |
1870 |
2 |
回热炉法 |
各尔曼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7 |
|
硫强水法 |
士密德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7 |
|
色相留真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7 |
1 | |
郤水衣全论 |
大斐斯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7 |
|
造铁全法 |
非尔奔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77 |
4 |
照像略法 |
傅兰雅 |
徐寿 |
制造局本 |
1881 |
1 | |
电气镀金略法 |
华特 |
傅兰雅 |
周郇雨 |
制造局本 |
1881 |
1 |
化学卫生论 |
真司腾 |
傅兰雅 |
琴隐词人 |
广学会本 |
1891 |
4 |
其中,《化学初阶》和《化学鉴原》都是根据韦尔斯(D.A.Wells)所著、1858 年出版的《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Chem-istry》翻译的。但前者
① 杨根编: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39—240 页。
较简略,卷首有“化学提纲”,全书分 35 章;后者不分章,总计 410 节。《化学鉴原》曾被称为当时化学书中的善本,影响较大。书中叙述了当时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了化合作用和化学变化以及定比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等,把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并以当时已知的 64 种元素为线索,介绍了它们重要的化合物。每一元素一般都介绍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主要化合物等几个方面。
《化学鉴原续编》和《化学鉴原补编》均译自 C.L.Bloxam《Chemistry Inorganicandorganic wit hExperiments 》,分别介绍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知识。续编介绍有机物中的染料、木材干馏产品、糖类、动植物碱类、有机酸、植物颜料等,除此以外,还涉及一些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补编主要介绍非金类(即非金属)、养气(氧)、淡气(氮)、轻气(氢)、绿(氯)、炭(碳)、矽(硅)、■(硼)、溴、碘、弗(氟)、硫、硒、燐(磷)、鉮(砷)以及盐类和金类(即金属)。
这些教科书大多译自当时欧洲的化学名著,译文亦甚佳,惟所用名词多为音译,佶屈聱牙,学习不易,而且内容对于初学者略显艰深,所以当时栾学谦记述其在格致书院教授化学时说:
“中国于化学一书,近年以来,已译多种,有志西学者每涉猎及之,惜多浮华,仅知皮毛,不求甚解⋯⋯余于此学本一知半解,因见书院肄业诸友, 多有好此者,故不揣固陋,于今正开院以来,每于星期前一夕教讲化学鉴原数篇。奈书首卷多属化学条段,理颇深奥,听者味同嚼蜡。然习化学不能越此而进,不得不逐段讲解。凡阅数夕,始竟其业,虽学者未能多得旨趣,犹冀此书讲究,再复前卷,而得豁然贯通。”①
直至这一时期最后数年,才开始为初学化学者编撰一些较浅近的书本。
这一时期,教授化学的方法与教授四书五经相同。注重个别研习,学生不分科别,亦无等级,教者仅照书“逐段讲解”,间或有一两个示教实验, 则视为“非常惊奇之事”。学生实验,尚无其事。1896 年(光绪二十二年), 李端棻在其请推广学堂的折内说:
“格致制造诸学,或非试验测绘不能精,或非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未备图器,未遣游历,惟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无自致用。”①
说明中国近代初期化学教育以及其他科学教育的目的虽在于实用,但因教学未得其法,30 多年洋务教育,其效果相当微小。
① 栾学谦:格致书院教演化学记,科学,1923 年第 8 期,第 430 页。
①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 年版,第 1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