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教学计划

在 20 世纪初,中学开设的学科的总特点是自然学科、实用学科都较前一时期加强。但由于各州教育制度不一,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通常由各州或学区教育委员会甚至学校自己来制定,再加上各地工农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各州中学开设的科目差异也很大。

美国中学在 19 世纪就已开始实行选修制,进入 20 世纪选修制进一步得到加强。不同的时期,选修制的实施程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从中学初二或初三开始实行选修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 30 年代开始,由于受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对各种类型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中学课程中各种劳动、家政和商业学科的比重越来越大,普通教育的基础知识则被削弱了。同时,由于众多选修课的设置,使得同龄学生之间的差别也加深了。30 年代有些州只规定英语、数学和社会研究为必修,再凑些选修科目即可毕业。40 年代后要求渐严,但因选修科目多,学生选修的幅度大,以致

3

规定必修科目占 4 就是最严格的了,结果造成学生平时避重就轻,专选学习

省力、易得优良分数的科目,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中学质量高低更加悬殊,很多学校不够水准,没有给学生做好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充分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以向现代化科学进军为重心的中学教育和课程改革运动,一反实用主义轻视系统理论教育的学风。但战后初期的改革进展缓慢,中学课程极其繁杂,据联邦教育总署 1951 年的统

计,各州中学开设的课程达 247 种,其科目之庞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之一是普通中学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事实上当时选学自然科学的学生在全体中学生中所占比例仍很小。据 1954 年统计,全美中学生中 20% 的学生学过数学,学过化学的不足 7.6%,学过物理者仅占 4.3%。多数中学规模小而教师不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外国语等常常无法设置或教学质量过低。据 1955 年统计,未设外国语的中学约占全国中学的 46%, 而未设物理学和化学的中学也占 24%。正如我们在前面已讲到的,美国中学课程结构的真正改革是在 1957 年后开始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被推崇为“新三艺”,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教育在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按照美国惯用的标准,中学课程可分为传统编制与新式编制两种。传统编制的课程保持各科界限,注重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知识,分科设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从前美国学校是如此,直到如今,很多学校依然如此。本世纪 30 年代的进步教育运动产生了一种放弃学科界限, 注重实用知识,忽视教材理论体系的“经验课程”或“设计课程”。二次大战后,这两种课程编制经过长期竞争,渐渐走上折衷调和的道路。一般的趋势是,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外国语等学科, 而初中按众多学科性质,划为几个核心,减小各科间的“鸿沟”,以收到互相贯通之效,最常见的是设置语文、数学、社会研究、自然研究等核心课。

美国高中实行学分制,实际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广泛采用了。一个学生听完一门课程达 120 课时(每课时 60 分钟)就可得 1 学分。各州规定学生

最低应修学分,一般在二年制高中为 12—15 学分,四年制高中为 15—20 学

分。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有很多优点,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发展,聪明勤奋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多选一些课程,用较少的年限,读完规定的学分,提前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而能力差者则可根据本人情况少选少修,放慢速度,延长年限。许多高中还实行 APP 制,即在全国统考机构组织的各科考试中的合格者,在高中学习阶段可在有资格的教师指导下学习大学课程,并取得学分。这些学分若在升入大学后得到认可,那么学生在大学里就可免修这些课程。

综合制高中的教学计划包括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必修课因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说来,英语、数学、社会科、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体育等必修课约占应修学分的一半,另一半学分是选修课。目前全美高中开设的选修课有 200 多门,大体可分为 3 类。第一类是加深提高性质的学术性选修课,如化学方面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放射化学等;第二类是职业性选修课,如环境保护、食品营养、能源、医药、制图等;第三类是一般性选修课,如家政、驾驶、汽车修理等。

以芝加哥市的居里高中为例,它是一所八四制的四年制综合制高中。它根据教学计划个别化的思想,利用计算机编制了各种教学计划。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后的测验成绩,把课程分别编成大学升学课程、职业课程和艺术课程。每天上 8 节课,第 1,2,8 节课各为 60 分钟,其他各节课各为 40 分钟。第7,8 节课是选修课时间。每个学生的时间表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变。英语、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的教学按程度和能力分组分别上课。学生毕业所需取得的学分是:英语 4 学分、社会科 3 学分、数学和理科(1 年数学和 2 年理科,

或 2 年数学和 1 年理科)3 学分。以上是主科课程,还有副科如美术、音乐

各 2 学分或各 1 学分、体育 1 学分,加上选修课 6 学分,共计 18 学分。另外,

职业教育还要必修 4 学分,其中 2 学分是课堂教学,2 学分是到工厂或公司实习。在以上课程里,理科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和化学等学科在内。因此,尽管理科属于必修课,但学生不一定选修化学,即美国高中毕业生可能在高中阶段未学过化学。而在俄亥俄州哥伦巴斯高中的教学计划中,理科属选修科目。

美国初中的学制比高中更灵活多样。其教学计划中的必修学科一般设英语、数学、理科、社会科、保健、体育、美术、音乐、家政、技术等,选修学科是外语、打字、职业课等。不过哪一年级开设选修课,选修学科的科目种类,各地各校是不同的。每天授课时数一般为 6 小时,但也有相当大的地

区差别。必修学科的英语、数学、理科和社会科通常每周 5 课时,每课时约

40—60 分钟。

以加州的奥克兰市克雷蒙特初级中学为例,它接纳 7—9 年级学生。开设

的必修课是:第一到第三学年为英语、数学、社会科、体育 4 科,第二学年

除上述 4 科外,再加 1 门理科。因此,化学课最早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讲授。

而得克萨斯州加尔贝斯顿学区的中间学校——罗奔贝格中学,招收 6—8 年级学生,但化学课最早从第一学年就开始讲授了。

由上述可知,美国中学教学计划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变动性, 几乎不可能给出一个哪怕是非常粗略的全国性标准。中学课程一直在重学术和重实用的两极间大幅度地来回摆动,这恰好反映出美国中学课程发展的特点。就化学课程来说,是必修还是选修,课时是多还是少,是积 1 学分还是

2 学分,各地各校都难得统一,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规定。据 1959 年的统计,

美国中学生中有 9%的学生选学了化学课;1983 年统计,高中生选学化学课的有 16%;1987 年统计,中学第 11 年级尚有 61.9%的学生能完成为期一年的化学课程,到 12 年级则只有 7.8%的学生学化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