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英国化学教育

到 17 世纪中叶,历经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由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相妥协结成的君主立宪政权,这不仅决定了英国在政治、思想上保留了封建主义的传统,也决定了英国在文化教育和其他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封建主义的传统色彩。然而相对稳定的政府,使得 17 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进入一个比较安宁并趋于繁荣的时期。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英国走在了其他国家前面,通过掠夺性的海外贸易,英伦三岛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为此,拥有巨额财富的资产阶级必然要提出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教育改革。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I.A.Comenius,1592—1670)曾被邀前往英国传播他的“泛智论”教育思想①,其中就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的普及教育。后来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也受益于他的努力,因为他当时就计划筹建一所“泛智学院”, 只是因故未成。英国自然科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7—18 世纪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英国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中心。近代化学

产生于 17 世纪中叶,而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与当时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即波义耳对元素的科学定义、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强调化学学科的独立性等工作的进行,标志着化学终于在近代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这个时期英国化学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也许是18 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水平,大机器工业的出现,使得英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切都给英国化学教育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英国化学教育的重要特性。

① 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