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JustusvonLiebig,1803—1873)
李比希,1803 年 5 月 12 日生于德国达姆斯塔特的一个药剂师家庭,1873 年在慕尼黑逝世。少年时代就热衷于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读过的
化学书。后来,当了一段时间的药剂师助手,因做化学实验将屋顶炸掉而被解雇。1820 年到波恩大学攻读化学,后随师转入埃尔兰根大学。接着去巴黎留学,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室里研究雷酸盐,受到了法国科学实验的风气的熏陶。1824 年回国,在吉森大学担任化学教授。1852 年去慕尼黑大学专门从事研究工作。1840 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45 年德国政府封他为男爵。
李比希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化学、农业化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雷酸是异氰酸的异构体,提出测量氰化物的银量法;改进有机物中的碳氢分析;制得三氯甲烷、三氯乙醛等化合物;研究尿酸衍生物、生物碱、氨基酸和肌酸等;与维勒一起发现了苯甲酰基,提出有机基团理论和有机多元酸理论;研究过发酵和腐败的化学机理,提出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 推荐使用无机肥料。主要著作有《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动物化学》等,并创刊《药物学年鉴》(他去世后改名为《李比希年鉴》)。
李比希不仅为有机化学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而且也是近代化学教育的奠基人。其主要贡献是:创建了第一个彻底同私人实验室相决裂的机构, 这就是供实验教学和师生集体从事化学研究的吉森实验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教育方法,即与学习讲义的同时进行学生实验(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无机合成及有机合成等实验),完成这一课程后给学生以研究课题(对象是写论文的学生),在教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研究实验;独创了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方法,这就是给每个学生布置研究专题,并检查他们的研究进展情况,然后给予评价指导,使学生自己寻找研究的思路。当时吉森实验室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国学化学的学生,形成了以李比希为核心的著名化学研究学派。在李比希指导下出现了许多著名化学家,主要有霍夫曼、弗雷泽纽斯、威尔、热拉尔、威廉姆逊、弗兰克兰、凯库勒等,他们在各国大学都推广普及了李比希的化学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