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1-7
每 周 时 数 |
教学总时数 |
||||||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
五年制中学 |
3 | 3 | 4 |
304 |
|||
六年制重 点 中 学 |
单科性选修 |
3 | 3 | 3 | 3 |
372 |
|
分科性 |
侧重文科 |
3 | 3 |
288 |
|||
选 修 |
侧重理科 |
3 | 3 | 4 | 4 |
432 |
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编辑室起草了各级各种课本的编写提纲, 连同课本编写提纲的一些说明均陆续刊登在《化学教育》1981 年第 5 期、第6 期,1982 年第 1 期、第 2 期、第 3 期上,广泛征求意见。1982 年初中通用化学课本开始供应,五年制中学化学课本改编本和六年制重点中学化学课本试用本从 1983 年秋季开始按年级顺次陆续供应,至 1985 年全部出齐。
1983 年,教育部为了使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减轻负担,遂制定了高中化学科两种要求(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教学纲要(草案)。该纲要(草案)认为:
“近几年来,中学教育质量虽逐年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目前中学学生文化程度、师资水平和学校条件悬殊很大,多数学生不适应现行教材的要求, 学习跟不上;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利于出人才⋯⋯决定适当调整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实行两种教学要求”。①
11 月颁布了《高中化学教学纲要(草案)》,规定两种不同要求的课本, 即甲种本和乙种本。1984 年秋季开始供应高中一年级用书,1985 和 1986 两年分别供应高二和高三用书。同时,教育部规定,各地学校使用哪种课本要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安排。“学校采用哪种教学纲要,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基础和学校条件确定。一般地说,二年制高中,由于课时少,
可按基本要求的纲要进行教学;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校的条件较好,可按较高要求的纲要进行教学;其他三年制高中,可根据学校的实行情况自行确定。”就这两种要求来看,较高要求的纲要相当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的内容,基本要求的纲要内容要求降低,乙种本即是在全日制十年制高中化学课本的基础上,删减教材后形成的。具体删减情况如下:
-
适当降低化学理论知识水平。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部分删去了电离能的概念;“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部分删去了有效碰撞、活化能、催化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等概念。
-
适当降低化学计算要求。
-
删去少数实验操作较难的定量方面的实验。
-
稍微精简、合并和调整元素化合物知识。
1985 年国家教委鉴于初中学生负担较重,分化较大,及格率偏低,制订了《调整初中化学要求的意见》,主要调整情况如下:
-
删去了某些教材。如 NaCl 的晶体结构等。
-
把某些内容改为常识性介绍。如金刚石、同素异形现象、悬浊液、乳浊液、浓硫酸等。
-
把某些内容改作选学内容。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
-
对某些内容的学习改为“初步了解”。如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等。
-
对内容范围加以限制。规定各类物质间的衍生关系和相互反应的初步规律知识不得扩展。
-
对化学实验的要求作了调整。
-
删去一些习题,把一些习题改为选做题。
1986 年,国家教委决定,先在主要内容和体系不作大的变动的前提下,
修改教学大纲,成为一个过渡性大纲。从 1987 年开始,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一纲多本”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编写旨在减轻学生负担,重视能力培养,体现不同特点的多种化学教材。繁荣中学化学基础教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