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近代化学教育(二)

——19 世纪化学教育

在 19 世纪之前,几乎没有系统的科学教育,而在近代化学革命前更谈不

上什么系统的化学教育。从 13 世纪起,控制西欧各个大学的经院哲学,在

17—18 世纪仍然固守着它的阵地。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学术研究工作不是在

大学中进行,而是由从 17 世纪起新建立的意大利猞猁学院和西芒托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法国巴黎科学院、德国柏林科学院、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等科学社团承担。对此,英国学者亚·沃尔夫(AbrahamWolf,1876—1940)曾说:

“人的精神长期受传统和权威的禁锢⋯⋯但一些勇敢的有识之士还是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枷锁,冒险航行到地图上没有标绘过的海洋,想亲眼看看世界,用自己的理智解释它。大学可望带头,或者至少参与这个理智解放运动。但是它们根本没有这样做,因为它们受教会控制。哲学仅仅是神学的侍婢, 而大学则是教会的灰姑娘。事实上,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是,绝大多数现代思想先驱都完全脱离大学,或者只同大学保持松弛的联系。为了培育新的精神,使之能够发现自己,就必须有新的、本质上真正世俗的组织⋯⋯科学社团正是顺应新时代的新需要而诞生的。就在这种社团里,现代科学找到了机会,受到了激励,而大学不仅在 17 世纪,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一直拒绝给予这些。”①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近代化学教育已在这些科学社团中有所孕育,但也只是某些化学家或者药剂师私下里通过师徒制方式来传授化学知识;而在大学里,化学即使列入课程表,也仍被作为医学的一个学科加以讲授,例如 18

世纪的波尔哈夫在德国莱登大学医学院就是这样做的。然而,随着 18 世纪末期之后近代大学教育的改革、工业革命的发生、化学的长足进步,化学在各国大学的科学课程中逐步赢得了自己的地位,19 世纪化学教育在法国、德国、英国、俄国和美国等国家日益开展起来,为 20 世纪现代化学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① A.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64—6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