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化学教育史大事摘引

古代 祭司们创办庙宇学校,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正式学校教育,讲授数学、天文学、医学、冶金术(涉及到实用化学知识)

公元前 5 世纪 柏拉图创办学园,后来大学的始祖

公元前 4 世纪 亚里士多德著《气象学》第四卷中阐明了作者的化学思想。该书被推崇为与化学有关的第一本教科书

中世纪 阿拉伯人由医生、哲学家考查炼金术工艺,使单纯由工匠掌握技艺的局面发生变化,增加了广泛性。

中世纪 阿拉伯人在科多瓦、克拉拿大、陶勒多、塞维尔等城市设高等学校,课程中初步开设化学课,注重观察和实验。

中世纪 阿拉伯人对化学工艺知识的传授除言传身教外,开始利用文字西欧的实用化学在工匠们的传授中借助书本文字的辅助,区别于古代的

口头传授

  1. 世纪末 在行会监督下,在传授化学工艺等实用化学知识上实行了艺徒制,具有正规化、行业化、组织化等特点。这种行会艺徒教育开创了化学职业教育之先河

中世纪 大学中仅仅在医学类课程中讲到有关化学知识

14—15 世纪 教育改革存在排斥自然科学的现象,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 世纪 帕拉塞尔苏斯把化学与医药学统一起来,并在教学中注重医药化学实践

1597 年 出版李巴尤斯著《炼金术》,化学教育史上第一本化学教科

  1. 世纪 建立大学教学中第一个正式的化学实验室,由西尔维斯主持

17 世纪上半叶 许多药剂师在法国皇家学院讲授化学

1662 年 无形学院正式改为皇家学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学会,

它既是科研机构,又是教学机构。波义耳是核心人物,推动了化学教育的发展

1663 年 C.格拉塞尔出版《化学教程》,颇有影响,再版 11 次

1675 年 出版 N.莱梅里著《化学教程》,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

1683 年 斯德哥尔摩成立皇家化学实验室,是北欧第一个化学实验室, 乌尔本·叶尔尼任主任

  1. 世纪末 4 部著作成为德国 18 世纪化学教育的蓝本。它们是:格劳伯著《新哲学的炉》(1649 年)、《炼金药典》(1654 年)、塔科尼斯著《医用化学》、昆刻尔著《化学实验室》(1716 年)

1710 年 乌普萨拉成立皇家科学协会,对瑞典的科学教育、化学教育有影响

1717 年 叶尔尼出版瑞典第一部化学教科书

1723 年 出版施塔尔著《化学基础》,燃素说得到广泛传播

1725 年 彼得堡成立科学院,研究内容包括化学。科学院设附属大学、中学,院士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

1735 年 英国成立“奖励学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化学化工技术教育

1745 年 罗蒙诺索夫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的同时,被任命为化学讲座的教授,俄国第一个化学教授。在罗氏倡议下,1755 年下令成立莫斯科大学及附中

1748 年俄国建立第一个用于科研和教学的化学实验室,标志着俄国化学教育的一个新开端

1754 年成立促进大不列颠人文学科、制造业、商业协会。在此之前成立了爱丁堡哲学会

1755 年 英国成立“工艺促进会”

1756 年 费城学院把化学作为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内容讲授,由牧师任

1765 年 费城医药学院建立,摩根任药物学与化学教授

1769 年 费城医药学院设化学教授职位,拉什首任化学教授

  1. 世纪 20—70 年代 法国启蒙运动,传统教育受到有力冲击

1787 年 拉瓦锡、德·莫沃、孚克劳、贝托雷等合著的《化学命名法》

使化学教学中化学名词有了统一规范。这部化学命名法一直沿用至今

1789 年 拉瓦锡著《化学纲要》问世,这是一部经典性的教科书,译成多国文字,广为使用

1789 年后 法国大革命后,科学受到政府的重视,建立起新的科学教育体系

1792 年 吉尔坦纳写成第一本德文化学教科书《反燃素学说的化学基础》

1794 年 法国正式开办第一所近代高等学校。初名“公共工程中心学校”,1796 年改名为“多科性工艺学校(院)”,后来又更名为“理工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开始了化学课程的系统专门讲授,标志着近代化学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1795 年 美国普林斯顿学院首次开设化学课程,1799 年拉什任第一位化学教授

1796 年 贝采里乌斯考入乌普萨拉大学,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

18 世纪晚期 德国的大学中实行教学改革,加强了科学教育,1789 年药剂师出身的戈特林担任了耶拿大学的专职化学教授

18 世纪末 18 世纪末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化学工业大发展, 从而提出对化学、化工人才的众多需求

  1. 世纪晚期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由布莱克等名家开展化学教学

1800 年 伦福德伯爵在伦敦创立皇家学院

1801 年 任命戴维为皇家学院化学讲师

1801 年 起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组织创办了一批新大学:多尔坡大学、喀山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基辅大学等

1804 年 老西里曼首任耶鲁大学化学教授,他写的《化学教程》被广泛采用

1806 年 哥廷根大学向学生提供化学实验室,为各大学提供了先例

  1. 世纪 初托·汤姆森在英国大学中提倡实用化学的实验室教学,由 此

建立起实用化学学派

1809 年 德国建立起柏林大学,尊重科学自由和学术研究;克拉普罗斯出任柏林大学首任化学教授

1813 年 泰纳尔著《化学基础》,为法国当时主要的化学教科书,20

年内再版 6 次

1826 年 德国吉森大学的化学实验室落成,在李比希主持下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师生相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化学人才,形成了李比希学派,成为诸大学的学习典范

1832 年 杜马私人化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用于教学与研究,培养了众多训练有素的优秀化学家,发展成杜马学派

1841—1845 年 齐宁在喀山大学,培养了俄国一批著名化学家

1845 年 英国皇家化学学院成立,成为培养化学家的基地

1846 年 沃斯克列先斯基主持圣彼得堡大学化学讲座

1848 年 吉森大学建立分析化学实验室,闻名于世

1851 年 英国建立欧文斯学院,在讲授应用化学的同时,注重基本理论,效果显著,吸引了大批学生;德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又吸引了英法等国

1854 年 约翰逊在谢菲尔德科学校按德国教育方式进行农业化学教育霍斯伏特在劳伦斯科学学校按吉森模式进行化学教学,建立第一个分析

化学实验室

1861 年 门捷列夫在圣·彼得堡大学任化学教授

1863 年 W.吉布斯遵循霍斯伏特继续改进教学,使男女学生都可进入

实验室工作,把化学教学推向新高度,并得到推广 1864 年霍夫曼在波恩大学建立吉森式化学实验室

1865 年 霍夫曼在柏林大学建立第一个化学工业实验室

1866— 1895 年 大学化学实验室扩大规模,设备偏重有机化学方面

1918 年苏联颁布了《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标志苏联学校教育开始了全国统一的发展

1924 年 美国创办《化学教育杂志》

1944 年 英国议会通过《1944 年教育法》,奠定了英国战后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

1945 年 后西欧各国开始改革传统的教育双轨制 1946 年法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对法国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 年 后联邦德国实行教育权利下放,由各州负责各自的教育

1957 年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成为欧美各国化学教育改革的促动因素

1958 年 美国公布《国防教育法》,直接导致 60—70 年代美国化学教育的改革

1963 年 英国的罗宾斯委员会提出的《高等教育》调查报告对英国

60—70 年代 高等化学教育改革产生很大影响

1968 年 法国大学生掀起的大规模学生运动促使议会通过《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方案》,对各大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和调整

1960 年后的 10 年中 美国编写出两套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学中学教科书

1985 年 英国公布了《GCSE 化学科国家标准》,标志英国化学教育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8 年 美国正式出版一套新一代中学化学教科书《社会中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