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高(1886—1976)

中国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原名张准,字子高,1886 年 7 月 14 日出生于湖北枝江县。

1909 年考取北京清华学堂第一批庚款公费留学生赴美留学,1915 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1916 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前身)、金陵大学、浙江大学任化学教授。1929 年应聘到清华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 年任教务长,1952 年任工程化学系主任,1962 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39—1945 年,还曾任燕京大学客座教授、北平中国大学教授兼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辅仁大学教授。1976 年 12 月 11 日在北京病逝。张子高早年在美留学期间,进行了稀有元素分离研究,并对我国特产金

属钨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回国后在几所著名大学任教,培养了几代化学人才,吴有训、恽子强、张江树、吴学周、柳大纲等著名科学家,均受业于他的门下。

张子高在教学工作中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努力反映最新科学成就,二三十年代就把化学热力学这门新兴学科引入国内;二是严谨治学,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特别对化学实验课,他常常在实验室巡视, 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三是注意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考虑如何突出重点, 在辅导学生时,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四是关心青年教师的培养,他常说:“全力培养青年,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我们老一辈的期望。”

张子高除毕生致力于化学教育工作外,还潜心研究化学史。早在 20 年代

初,他和张江树一道,根据明代科学巨

著《本草纲目》上的记载,对氯化汞的制备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成果。1949 年以后,他侧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我国古代辉煌的化学成就, 发表了有关中国古代炼丹术、造纸术、酿酒、冶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十多篇, 专著《中国化学史稿》(古代部分)于 1964 年出版,该书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和发展,

受到了科技史界和化学界的关注和好评。

张子高先生还擅长书法,爱好写诗。在他担任中国大学化学系主任期间, 1943 年为毕业生题有“江雪渭树长相忆,秋菊春兰各自芳”的诗句,字迹清秀,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