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采里乌斯(1779—1848)
区采里乌斯,1779 年 8 月 20 日生于瑞典维佛苏达,1848 年 8 月 7 日在斯德哥尔摩逝世。父母早逝,由亲戚抚养大。1796 年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医学,1802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08 年被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835 年瑞典国王封他为男爵。
贝采里乌斯是 19 世纪上半叶的化学权威。他对化学的贡献涉及许多重要领域,例如发现了铈、■、硅、钍等化学元素,改进了有机元素分析法;改革了化学符号;制定原子量表;发现异构现象;创立了电化二元论学说;提出催化剂概念。主要著作有《化学教程》、《动物化学讲义》、《化学总论》、
《矿物学新系统》等。1821 年起,他还主编出版了《物理化学进展年报》。贝采里乌斯对于化学教学也有重要贡献。1802 年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
医学、药学和植物学助教,1807 年成为医学教授。当时瑞典没有用本国语言写的化学教材,一般都使用德语教科书。他为此首先用本国语言文字撰写了
《动物化学讲义》(2 卷本)(1806—1808 年),随后又写了普通大学生用的《化学教程》(3 卷本)(1808—1818 年)。后者以后逐次修订改版,最后第五版出版时成为 5 卷本。每版均译成德、英、法、意各国文字,成为全世界有志学化学者的必读之书。这是因为他的这套著作在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以及所举事实的准确性等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当时最高水平的教科书。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培养化学家方面的工作,自 1811 年后,经常有
青年化学家在他的私人实验室受到直接指导,前后总共有 30 多名,其中不少人分别成为德国、美国、俄国、芬兰等国的大学教授和化学家,像维勒、米契里希这样著名的化学家就有 10 名以上。他培养的对象,只限于大学毕业后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他作为真正伟大的教师的特点之一是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因而终生受到曾经是他学生的国外不少化学家的敬仰。这说明他不但在学识上与功绩上是冠绝一世的学者,而且他的为人也是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