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熙(1901—1952)

中国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字仲明,祖籍河北省雄县,1901 年 9 月 14 日出生于山东济南。1919 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2 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学习,1926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到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28 年接任系主任职务。1938—1946 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1946—1950 年继续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 创办北京新华试剂研究所并任所长,1952 年 2 月 12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51 岁。

高崇熙一生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是对含硒化合物的研究。自贝采里乌斯 1818 年由硒、氯两种元素直接合成 Se2Cl2 后,经过 6 次改进,都认为产物遇水分解而不得与水接触。1925 年高崇熙先后用 8 种新方法试验,证明Se2Cl2 可在含 70%水的体系中制备出来,产率为 90%。这一结果得到无机化学界的称赞。他还改进了硒酸和一些硒酸盐的制备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高崇熙还通过试验,找到了铼(Re)出现于 Tc-Cu 组、存在于 Ir- Rh 沉淀后的滤液中,并对第 72 步操作作了修正,增加了第 79 步操作,即铼

的检出。

在有机化学领域,高崇熙对有机合成和有机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涉及庚烷、C5—C10 醇及 C5—C10 酸乙酯、苯甲醛、丙二酸酯、芳香酰胺和大麻子油的综合利用等,并创建了采用邻溴代苯甲酰肼、间溴代苯甲酰肼、对溴代苯甲酰肼和间甲苯基胺基脲作为醛类和酮类的鉴定剂,采用间硝基甲酰异硫氰酸酯和对溴代苯甲基叠氮作为胺类鉴定剂。

高崇熙为办好清华大学化学系和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不少贡献。1928 年他任系主任后,除亲自讲授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和定量分析化学课程外, 还聘请当时国内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张子高(主讲普通化学和定性分析化学)、萨本铁(主讲有机化学)、黄子卿(主讲物理化学)等三位教授到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30 年代初,他还为清华大学筹建化学馆倾注了心血,从设计、施工到安装电气、上下水、煤气发生罐以及安装管道和通风系统等,无不亲自参加。他对工程质量认真监督,严格检查验收,使楼体坚固,结构合理, 建成后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在清华大学执教 25 年,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化学、化工优秀人才,张大煜、袁翰青、张青莲、陈光旭、雷兴翰以及台湾学者钱思亮、美籍华裔化学家马祖圣等,都是他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化学试剂。1950 年,在他的积极倡议和主持下,成立了北京新华试剂研究所, 他任所长,当时只有 12 名职工,他们因陋就简,研究生产出盐酸、硫酸、硝

酸、草酸、苯、甲苯等 50 多种化学试剂,不仅满足了建国初期对化学试剂的需求,也培养了这方面的专门人才,1953 年改名为北京试剂研究所,1958 年改名为北京化工厂,成为我国最大的化学试剂生产企业。高崇熙是我国化学试剂研究和生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