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封建社会化学教育
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 1840 年,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绵延了
2000 多年。春秋时期孕育的封建制的萌芽,到了战国时期迅速成长起来,并
最终取代了奴隶制而成为各诸侯国的社会制度。公元前 221 年,秦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局面,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把封建社会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秦虽然短促,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时代。修驰道,通水利,统一度量衡和币制是秦发展的重要举措。统一并简化了六国所用的繁杂文字,创用了石刻和木刻,对于化学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秦独尊法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止私学,致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及其教育蒙受了空前摧残。
汉代是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继续发展的时期,它承袭秦朝的旧制,却接受其灭亡的教训。汉尊儒学,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与选举
(察举)并行的基础上,确定选拔官吏的标准,适应了封建统治的要求,并在中国封建教育发展中起了一定的规范作用。汉代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以王充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重视科学方法,重视实验,重视把感情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对于化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儒学仍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但由于玄学的产生,佛教传入以来的发展以及在炼丹基础上道家儒道双修教育思想的形成,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百家争鸣局面。从而出现了继王充后以嵇康、杨泉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元气说,使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成为探究物质变化的根本的凭依① ,促进了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由于统治时间较短,虽然兴办学校,却未得到充分发展,但隋废除了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推行科举制度。
唐朝是中国封建教育昌盛的时代,以儒学为主,儒道佛并用,发展科举以代替选举,使科举与儒学相结合,同时学校教育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在教育体制中有了自然科学门类,诸如天文、历算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医药学等学科正式列入,而且开设了一些实用性质的专科学校,直接进行包括化学工艺在内的教育活动,手工业技术教育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唐官营作坊已有了较完备的艺徒制,朝廷设有“掌百工技术之政”的少府监和“掌土木工匠之政”的将作监,两监都有训练艺徒的职责。少府监还订有培训制度, 按不同的手工业给予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工种有明确规定,并设有考试。如:
“钿镂之工,教以四年;东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 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②
还有 9 个月、3 个月、50 天、40 天的短期学习。
宋朝尊崇儒学,特别重视科举与武学,还发展了书院。在历代的基础上,
① 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上),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391 页。
② 《新唐书·志》卷三十八。
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而且有不少新的贡献,把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科技教育推进一步。与化学教育有关的内容有冶金、陶瓷、造纸、炼丹术、医药本草等方面。官营作坊在艺徒训练上重视“法式”,即在总结设计生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拟定质量要求与标准,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技术知识,按照“名例”、“制度”、“功限”、“科例”、“图样”等教授工徒,以此为标准来考核技艺优劣,促进工艺技术发展。
辽金元时代,由于其黩武政策,对科学技术及其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破坏作用,但在“遵用汉法”的旗帜下,对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和交融起到了积极作用。
明清时期,推崇理学,排斥其他思想,对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严格控制, 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直接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然而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翻译了部分西方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学,促动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因而出现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西学教育思想①,使明末的科技教育有了新的希望。
纵观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代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巩固帝王的统治服务, 为培养忠于皇帝的官吏制定教育方针和政策,这一根本原则经久不变。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正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在形式方面,春秋战国时代兴起私学,官学与私学并举,相互补充。隋唐时代教育昌盛,建立起官学的教育体系,详见表 9-1、表 9-2。
表 9-1 唐代官学简表②
① 陶愚川: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古代),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79 页。
分 类 |
主管部门 |
名 称 |
学 (业) |
---|---|---|---|
中央官学 |
国子监 |
||
地方官学 |
国子学 |
||
大学 四门学 |
|||
律学 |
|||
书学 |
|||
算学 |
|||
太常寺 |
|||
太医署 |
|||
太卜署 |
|||
太乐署 |
|||
太仆寺 司天台 |
|||
秘书省 |
小学 |
||
东宫 |
崇文馆 |
||
门下省 |
弘文馆 |
||
尚书省(礼部) 内侍省 |
崇玄馆 宫教 |
||
诸 府 |
府学 |
||
诸 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