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科学学会、医药学教育和化学教育

德国最重要的科学学会当是 1700 年诞生的柏林科学院,它是在莱布尼兹的倡导下创建的,莱布尼兹还曾建议创办维也纳和彼得堡科学院。据说他曾经和康熙通过信,建议在北京建立图书馆。另外,德国各地也存在其他学会。然而,德国各学会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学会的那样大,尽管柏林科学院曾受到像腓特烈大帝这样最高统治者的大力关怀和热情支持。不像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皇家科学院,他们既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又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德国当时的最高学术机构不是柏林科学院而是哈列大学,科学学会从开始就是大学的附属组织,德国的大学才是科研与学术的真正代表,学会可以说是大学教师团体中推选出来的各种科学工作的专业委员会。所以,德国科学学会在 17—18 世纪的化学教育方面并未像英、法两国的科学学会那样发挥有效的作用。

德国医药学教育和化学教育的关系与法国的很相近,即 17—18 世纪的化学家很多是药剂师出身或接受过医学专门训练,如施塔尔是学医出身,曾同时任哈列大学的医学教授和化学教授;耶拿大学化学教授戈特林是药剂师出身;诺依曼和马格拉夫都受过系统医学高等教育;塔亨尼乌斯本身就是一位医药化学家。德国这种把化学教育寓于医药学教育中来培养化学家的模式在19 世纪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