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俄国化学教育
俄国的科学传统最初源自法国。彼得大帝在 1724 年建立的彼得堡科学院就是以法国皇家科学院为蓝本的,并一度聘用外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是第一个著名的俄国本国的科学院院士,他在 1748 年曾使用过实验室,但并没有
造就出一批有影响的化学家。到 19 世纪初期,长期受彼得堡科学院统治的俄国科学随着西方科学和教育的改革逐步受到挑战。刚刚继位(1801 年)的亚历山大一世在西方教育政策的鼓励下,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俄国各地组织创办了一些新的大学:多尔坡大学(1802 年)、哈尔科夫大学(1803 年)、维林大学(1803 年)、喀山大学(1804 年)、彼得堡大学(1819 年)、基辅大学(1834 年)等等。从这时起,俄国大学开始代替科学院而成为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中心。不少俄国科学工作者出国留学(特别是德国),回国后都聚集在这些省立大学任教。随之,化学教育也得以发展起来。
喀山大学可以说是较早开展化学教育的俄国大学。初创时,喀山大学分4 个系 28 个教授席位:道德和政治(7 个)、物理和数学(9 个)、医学(6 个)、文学(6 个)。教师多聘用德国学者,例如数学教授巴特尔斯
(J.M.C.Bartels)、物理学教授雷恩纳尔(C.F.Renner)、天文学教授李特洛夫(J.J.Littrow)等。喀山大学培养的第一个杰出学者是著名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N.I.Lobachevskii,1792—1856)。1812 年,他留校教授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21 年被推选为校长。喀山大学化学教育正是在他管理之下开始的。最初曾有一位化学教师杜那伊夫(I.I.Dunaev),但影响不大, 而且在 1835 年要退休。这样,罗巴切夫斯基便要求曾在他手下学习数学的、后又讲授分析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年轻教师齐宁来负责讲授化学课程。在1834—1837 年,罗巴切夫斯基亲自指导建立了新的化学和物理大楼,最低一
层是化学实验室(包括 1 个讲厅和 6 个装设不错的实验室)。
1838 年,齐宁被罗巴切夫斯基送到德国深造。齐宁先是在柏林大学就学于米契里希,然后又在米契里希的建议下到吉森向李比希求教。当时在吉森实验室学习的,除了齐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俄国年轻化学家,诸如科得尼夫(A.I.Khodnev)、伊兰波夫(P.A.Il’enbov)、索科洛夫(N.N.Sokolov) 和沃斯克列先斯基(A.A.■,1809—1880)等。吉森实验室从事创造性活动和进行不倦探索的气氛给齐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41 年,齐宁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了喀山大学担任化学工艺教授,这个职位在 1839 年后一直由克劳斯
(K.K.Klaus,1796—1864)担任。在教学方面,齐宁和克劳斯进行了新的分工,后者教授无机化学,前者教授有机化学和化学工艺。齐宁于 1847 年离开喀山大学而受聘到彼得堡医学和外科学院任教(1847—1874 年)。尽管只有6 年时间,但齐宁却运用最新的实验室教学法和克劳斯一起造就了大量的俄国化学家,其中布特列洛夫、别凯托夫(N.N.Beketov)、鲍罗庭(A.P.Borodin)等最为著名。布特列洛夫曾访问过本生、柯尔贝、凯库勒、埃兰迈耶尔
(E.Erlerimeyer)等德国化学家的实验室,在喀山大学任化学教授后,更加发挥了德国化学教育的精神,并以其富有吸引力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思想团结了许多诸如马尔柯夫尼可夫(B.B.■,1838—19O4)、扎依采夫(A.M.
■,1841—1910)这样的化学家。
彼得堡大学建立后虽然设立了化学教授职位,但其真正的化学教学活动却是在 1846 年之后。这一年,被门捷列夫称为“俄罗斯化学之父”的沃斯克
列先斯基担任了该校的化学讲座。他作为李比希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了紧张的教育工作,不顾经费短缺,坚持以其在吉森获得的感受来管理实验室, 并不断充实内容。由于他对初学者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大学生来学习化学,并从中培养了不少卓越的人才。他的学生除门捷列夫外, 还有门舒特金(H.■,1842—1907)等许多俄国化学家。1861 年,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学开始任教,先教有机化学,后来向校方提议聘来布特列洛夫任有机化学教授,而他自己被聘任为无机化学教授。门捷列夫全力以赴于教学和研究工作,但其工作条件却相当艰苦:
“没有煤气,燃烧用酒精,甚至酒精常感缺乏,因为被实验室内唯一的看门老人喝掉了。通风不生效⋯⋯从 1866 至 1872 年,实验室一共只有两间
房屋,其中一间还是黑暗的,直至 1872 年门捷列夫开始做关于气体压缩性的研究工作时,他才辟出第三间房屋⋯⋯总之,在门捷列夫一生中的顺利时期, 他仍不得不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工作。”①
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费短缺,正如门捷列夫在 1871 年所说: “如果把我们实验室内的专职人员人数和其他大学校内的人数相比较,
显然的,我们的数目在这方面要超过其他大学校,甚至可以与一些著名的规
模宏大的,如海德堡的本生实验室,哥廷根的韦勒实验室以及莱比锡的柯尔贝实验室相等。但是我们的经费远比上述的外国实验室为少⋯⋯我们实验室应该放弃许多成就和研究工作,这样外国的实验室才不至于害羞。”②
应该说,门捷列夫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为俄国培养了许多化学人才,但遗憾的是留在他身边帮助其进行研究工作的学生却很少(常常是因为待遇很低),因而没有形成什么化学学派。
以上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是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化学教学活动的,到
19 世纪 70 年代,其他大学也广泛地开展起化学教育。莫斯科大学于 1755 年创建,是俄国最早的大学,1804 年出现了低水平的化学教育,当时只限于讲述燃素理论的化学。由此可见其思想是多么守旧。莫斯科大学这种守旧的状况直到 1873 年才有了根本的改变,这就是它邀请了布特列洛夫的学生马尔柯夫尼柯夫来担任化学讲座。他一上任就对莫斯科大学的实验室和化学讲座进行了规划和整顿。他首先要求校方在旧的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建筑, 以供教学和研究之用。新的建筑经过 10 年努力于 1887 年完工。然后,他撤掉了一些无能守旧的化学教授,同时调入一些优秀的化学家诸如鲁根宁(B. Х.Лугинин,1834—1911)(他后来在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俄国第一个热化学实验室)、泽林斯基(Н.Л.Эелинскнй,1861—1953)等任教,从而使莫斯科大学在化学这门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中起了领导作用。
基辅大学建校较晚,但从 1840 年就开始由冯贝尔格(I.Von-berg)提供
了较好的化学教学。他在 1845 年曾被派遣去国外考察欧州化学家的实验室,
并于 1847 年根据自己的设计而在基辅大学建立了第一座化学实验室。1849
① A.φ.卡普斯廷斯基:俄罗斯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发展简史,科学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29 页。
② A.φ.卡普斯廷斯基:俄罗斯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发展简史,科学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12 页。
年,冯贝尔格便开始有系统地在实验室中向学生讲授化学实验。遗憾的是由于他在化学研究上没有什么成就而影响不大。不过基辅大学对化学的重视应该肯定,门捷列夫也正因为如此才在基辅大学任教很久,之后才去彼得堡大学。对基辅大学化学教育真正有影响的是阿历克谢耶夫(V.Alekseev, 1840
—1891)。他在 1873 年对冯贝尔格实验室进行扩建,使实验室更加宽敞了。他在实验室中完成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培养了许多化学家,如雷福尔马特斯基(Revormatskii)、巴扎洛夫(A.Bazarov)、米哈依林科(E.Mihailenko)、希施柯夫斯基(V.Siskovskii)等。
除此之外,圣彼得堡的矿冶学院、里斯学院,莫斯科的一些高等技术学校,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大学、敖德萨新俄罗斯大学,波罗的海的多尔坡大学、里加多种工艺学院等也都在 19 世纪中期之后开设了化学实验室,培养化学化工人才。